媽媽,飛吧!
喜見香港電影又現小陽春。我看了《破地獄》和《爸爸》,兩部片我都很喜歡,《爸爸》用一正面的態度去處理一段人間真實的悲劇,沒有多加一分煽情。劇中各演員都演得恰如其分,給觀眾帶來驚喜的當然是演兒子的蘇文濤,選角應紀一功。
《破地獄》給我感受特別深,因為早些時候家母過世。論演員表現,子華神仍然是《棟篤笑》中的子華神,字字珠璣,但演的是自己。許冠文是一個驚喜,編導陳茂賢說許冠文是他的師祖爺,我也是看《鬼馬雙星》長大的,但劇中許冠文能夠差不多完全擺脫笑匠的身影,將一個「Hello」演得活靈活現。許先生在訪問中說:以未能承接自己一手創造的港式喜劇高峰,在三十年後再編出一部廣受各年齡觀眾歡迎的喜劇為憾。其實人生在不同的階段做不同的事、創不同的高峰是理所當然的,許先生實在不必為此介懷。
這是2024年最後的一篇《翼的聯想》,2024年家裡發生的一件大事,是家母過世,我在紀念冊裡寫了一段文字,在此重錄,希望讀者不要介意:
媽媽. 飛吧!
家母聰明、愛美、追求完美、 努力學習之餘,往往因為得不到心目中的理想結果,而感到失落。
女兒家予在美國唸書時被要求寫一篇「給爸爸的信」,她是這樣寫的(節錄):「很多朋友都問我,為什麼要那麼辛苦,同時間應付那麼多事情,選科選得那麼多,課餘活動也排得滿滿,這其實是跟您很相似,我不就是您女兒麼?」
媽媽的性格遺傳給我,我依稀也遺傳給我女兒: 貪慕多得,希望在每個空間上爭取進步,但世事又豈能盡如人意呢?
家母早年唸書不多,婚姻又是舊式的父母安排,和爸爸的年紀又差了一大截,但她好學不倦,對投資尤其感興趣。別人打麻將,她買股票、炒外匯、認購債券。我第一次似懂非懂地讀印刷精美的上市公司年報,是唸初中時坐在媽媽床邊。
子曰「色難」。媽媽吩咐或期盼兒子做的事情,我們永遠做不好做不足。倒頭來,我自己很多時在您的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更覺得不以為然。媽媽: 您好勝,計較、有潔癖,但我愛您。
也是基於好學的原因吧,媽媽很喜歡旅行,但晚年受類風濕困擾,行動不方便,一直未能滿足心願。媽: 今天妳在另一國度,不用再受肉體折磨,可以開懷盡興,飛到那裡都可以。
(下週日,腦袋放假,《翼的聯想》暫停一天,新年再見。)
生老病死是人生必經階段,家母的離世於我而言,也是對前路怎樣走的一個reality check,很多事情今天我仍在思考。
(於2024年12月22日刊登於明報)
(圖片來源:灼見名家)
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