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系匯率:中央和特區的考量不一樣
上週,特首李家超宣讀了施政報告,貫徹勵精圖治,但報告能增添市民多少的信心,倒很難說。今天的政治氣氛,大家都要唱好香港故事,有陣子媒體未必反映到市民心中所想。我很多朋友包括一些接近權力中心的人,私底下都覺得香港前面仍有一段不短的艱苦歲月。而且很多影響經濟的外在因素,未必是特區政府單方面控制得了,例如聯系匯率。
大家都普遍認同,成本問題直接影響香港的競爭力。香港越來越融入大灣區,在大陸「內卷」和美元強勢的內外夾攻之下,香港的消費市場日益低迷。當然, 港人北上消費趨之若鶩,除了匯價之外,也反映深圳消費選擇多、跨境交通方便、經營成本低廉、租金和薪酬比香港便宜等等。但無論如何,不止一次有人提出要放棄聯系匯率,讓港幣貶值,以增加香港的競爭力。但這不過是一個香港人面的考慮。
技術上, 取代現行的聯系匯率制度, 有幾個常被人提及的方案:
- 採取浮動匯率制; 但這有機會引來外滙市場震盪,甚至波及整個金融體系。
- 掛鈎一籃子貨幣; 但這方法既降低透明度,復需要金管局長期參與操作。
- 掛鈎人民幣; 香港和大陸的經濟來往越來越密切,掛鈎人民幣是一理所當然的選擇。但港元又會不會淪為外界攻擊人民幣的Trojan horse呢?
- 更激進的做法是廢了港幣,將人民幣納入成為香港的法定貨幣。
上面是從香港人角度看聯系滙率的存廢,但中央的卻多了一個非常重要的考慮,便是香港的套匯作用。這些年來,不少內地企業,民企也好,國企也好,發債也好, 上市也好,很多都是通過香港作為融資平台 。今天全球政經環境從新洗牌,香港的角色更顯微妙和重要。試想像港交所的股票如果是用人民幣掛牌,那和滬京深交易所又有啥分別?
當然,世事無絕對,美國也會出個特朗普,人民幣也有機會重拾強勢。吊詭的是,美元近期的弱勢是有點違常理。按道理,美國推出「對等關稅」後,出口國家應該想辦法令自己的貨幣貶值,來抵消出口貨品價格的上漲。但看諸這大半年,各種主要貨幣的走勢,是反而其道而行,對美元升值。
眼下, 聯系匯率確實為香港帶來陣痛。雖然說「特區好、中國好」,但在一些關鍵的問題上,國家的利益是凌駕於特區的利益的。
(於2025年9月21日刊登於明報)
(圖片來源:灼見名家)
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