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談時間值

踏入2012年, 新舊年假相差不到一個月. 這段日子很多人在外遊, 很多基金經理都倦勤.

市場有所謂“一月效應”, 意指股市於一月易升難跌. 理據是投資者在十二月賣出虧本股票, 以減低在年底的賬面收入來減稅, 再在一月入市, 這半個世紀之前的論說, 在今天已經很少人深究. 另一個異曲同工的投資手法是, 購買美國股票的海外投資者, 會在派息前出售股票, 派息之後再回購, 以避免付預繳稅.

投資當然和時間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 筆者擔任交易員時, 最怨恨客戶於假期或長週末前打電話來, 要求開一些短期的期權價, 一般都是想“捉雞”, 希望可以出售期權賺取時間值(Time Value). 交易員開價時, 要適當地提高引伸波幅(價錢), 但又不可以過分, 以免被銷售部的同事投訴.

期權的價值是會隨著時間流失的. 期權交易中, 如果買賣雙方對大市的走勢都是中立, 單單是炒波幅的, 出售或購入期權之後, 都會依對沖值(Delta)買賣等量的相關資產(Underlying Asset). 買期權的人, 主要是買了時間值; 相反, 賣期權的人, 就是賣了時間值, 前者等候資產價格暴跌或暴漲, 後者就像保險公司賣保單一樣, 只要天下太平, 便穩袋時間值.

時間值又豈止應用在期權交易上, 人生功業何嘗沒有time decay. “賺錢”在時間座標上, 只是白雲蒼狗而已. 今天, 李超人和四叔是家傳戶曉的名字, 但是中國歷史上最有錢的人, 您能數得上幾個嗎? 范蠡、和珅、呂不韋、鄧通、沈萬三、胡雪岩?(註) 數百年之後, “李鄭郭包….等富豪”, 您覺得人家會記得多少個?

迂腐的筆者覺得真正能夠傳世的是文章, 但在這資訊泛濫的年代, 網上文字, 日產過億, 奢望讀者用心細讀, 是跟不上時代, 徒得濁世遺老的遺憾.

(註) 筆者嘗試在網上百度一下“中國歷史上最富有人的人”, 得出來的答案, 既不科學, 亦不全面. 容筆者強扮分析員: 要比較, 既要inflation-adjusted, 又要將個人財富和昔日國家的GDP比較, 才能得出“此金等同彼金”的結果, 很難.

(於2012年1月19日刊登於信報)

留言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