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工廠成就了小米
市況不利, 小米集資額按預先估計的金額大削四成, 並且叫停CDR.
有說是因為中證監認為上市定價太高, 不希望首宗CDR掛牌後破底. 公司一直在虧本, 2017年的銷售收入是1,146億人民幣, 卻虧了439億人民幣. 如果2018年預計盈利看, 市盈率接近50倍, 遠比騰訊和蘋果電腦高. 即使按這新的估值, 公司的估值仍然超過600億美元, 對一個8歲大的企業來說, 這絕對是成就.
小米2011年出道, 以不足人民幣2,000元的震撼價出售智能手機, 並且全網上銷售, 贏得不少好評.
2013年,
小米成為中國銷售量最高的手機,
創辦人雷軍一直以薄利多銷為榮, 小米手機的平均盈利為2美元(蘋果為250美元, 三星是19美元. 雷軍堅持手機的利潤不超過5%, 被投資者認為是用股東的荷包來支持創辦人的高傲.
小米業務像他的估值一樣, 充滿起落.
2014年小米透過風險投資籌集了11億美元, 當時估值為460億美元, 是全球估值最高的獨角獸. 但小米的國內手機的領先地位很快便被擊破, 同樣是國內本土手機的華為, 雖然定價高昂, 但由於性能卓越, 為高端客戶所受落. 另外, 較便宜的牌子像Oppo和Vivo卻侵蝕了小米的低端市場.
很多年前, 我替李寧體育用品公司上市, 那時候李寧是一眾國內體育品牌定位最高的, 但是價格又比海外名牌像Nike 和Adidas低, 這定位令到李寧比本地對手享受到更大的利潤. 但長遠是有其隱憂的, 因為國內消費者祟洋(祟在骨子裡), 所以本地品牌的定價永遠超不過海外名品. 李寧是前無進路, 後有追兵, 本地的競爭對手鬥價錢鬥得很厲害. 同樣, 今天的小米很難看在高端市場超越蘋果和三星, 但鬥便宜的對手卻一籮籮.
小米明白這風險, 亦致力衝出中國的手機市場. 產品上, 雖然手機仍然佔小米70%的銷售收入, 小米的產品已經擴展至很多家庭電子產品, 包括空氣淨化器、電動滑板、無人機、掃地機械人、電視機和電飯煲. 地域上, 小米著眼印度這一個兵家必爭之地;.
小米的成功有一大部份是因為他的供應鏈. 小米出台時, 堅持零存貨, 收到客戶訂單後才下單於供應商, 這種策略節省了很多成本. 但客觀看, 亦因為中國作為世界工廠生產力驚人, 成就了小米.
聲明: 筆者和筆者所屬公司沒有持有任何與小米股票相關的利益.
(於2018年6月29日刊登於明報)
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