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袁詠儀護兒心切説起

這是一個道德泛濫的年代。

影后袁詠儀因為未成年兒子Morton一句失言,沒有分清「大陸」不等如「中國」,將「不是大陸」的香港弄錯成「不是中國」的香港,遭內地網民攻擊。袁護兒深切,急忙公開道歉,自責教兒不善。我倒覺得Morton犯的錯誤,即使在回歸初期, 香港人口語上也是常犯的。稿匠如筆者,早期亦屢被編輯將我筆下的「中國」更正為「大陸」。

張太袁詠儀曾經是我的鄰居,是踫面點頭客客氣氣的那一種。有一年,應該是張先生在開演唱會吧,我家女兒週日早上的鋼琴課,影響了張先生休息,張太太很客氣地徵詢我們可否將上課時間改晚一點,我們亦很樂意做個方便,演唱會過後,張太太送了我們一個果籃以表謝意。袁詠儀護夫愛子十年如一,今次這次的反應, 我覺得是有點過位,但可以理解。

近日,另一宗「洗版」娛樂新聞是歌手王力宏離婚事件,網上輿論偏向支持女方,王選擇避走台灣。

歌迷與偶像的關係是一個很值得討論的話題。一方面歌迷是消費者,他們有權用荷包來投票,支持或不支持偶像,是他們的選擇。另方面,偶像賣的是一個total package,但這個total package除了提供才藝表演之外,還包括甚麼呢?賣方與買方一直沒有說清楚。 藝人上那間館子?穿甚麼衣服?開那個牌子的車?和誰上床?都要向支持者負責嗎? 我覺得歌迷有權不再花錢捧這偶像的場,但沒有權作為一個道德判官。

互聯網有百般好處,但一個肯定的壞處,便是容許個人用假名攻擊對方。攻擊人者由於自恃事後可以隱身,攻擊手法更加放肆。 (當然大家都知道這隱身是自欺欺人,如果對象是共產黨,肯定躲不開。)

長久以來,香港人一直都推銷我們在一國兩制下,擁有與大陸不同的法制,我們賣的是守法,不是道德。執行法律遠比執行道德容易。大陸新時代底下,很多政策都是以重整道德角度出發; 例如抑制互聯網霸權、禁止課外補習、防止炒樓等等。但當執政者不鼓勵人民擁有獨立思想,執行道德的人民很容易淪為暴民。


(於2021年12月26日刊登於明報)

(圖片來源:明報)



留言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