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能否成為以巴衝突的受益者?

以巴衝突將全球地緣衝突推上新的臨界點。環顧全球大國立場,美國和俄國的很明顯,但是中國的態度卻一直很曖昧。這可以理解為以不變應萬變,為自己爭取最大空間;反過來,亦可以解讀為舉旗不定,錯失在危機中為自身的定位爭取主動權。

從牌面看,目前的形勢有利於中方的因素颇多,例如:

  1. 美國要避免將戰線拉得太濶。在中東、烏克蘭和中美關係三者之間,對美國而言,最迫切自然是解决中東危機。中美是一曠日持久的拉鋸戰。按我閱讀政治茶葉,2023年的下半年,中美關係雖然枱面上仍然是互相傾軋,但低調的官員往來非常頻繁。長遠,中美絕對是競爭對手,但短中期亦只能接受對方的存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邊談邊打。
  2. 中國是區內最沒有歷史包袱的新興勢力。美國和前蘇聯自1956年蘇彝士運河戰爭後,兩國努力扶植代理人,形成劍拔弩張之勢。中國是新興勢力,早前一力促成沙特阿拉伯和伊朗兩家世仇在北京破冰,証明了它的影嚮力。
  3. 中國是石油消費大國,加入調解出師有名。中國是全球最大的石油和天然氣進口國,中東作為產油地區,在這地區有直接的戰略利害關係,為這地區事務發聲,是順理成章的。(雖然現實中,今天中國從俄羅斯進口不少的油和氣,價格還低於市價。一直以來,市場傳聞,不少伊朗出口通過第三方轉運進入中國。所以,有說中國是石油禁運的最大得益者。)

中國要在以巴衝突中佈局,領軍的當然是外交部。但開放以還,外交部的領導,給人印象卻是一蟹不如一蟹。都說弱國無外交,但我们卻懷念祖國一窮二白的年代,周恩來喬冠華管外交,捭闔縱橫,是何等瀟灑。美國管外交的國務卿是政府的第三把交椅,僅在正副總統之下。咱們的正式外交部長卻要「翻炒」!

要增加中國在這地區的影響力,除了外交之外, 也必需要增加兵力。按目前的編制,解放軍海軍的巡航路線,是循海上絲路,由中國出發西進,終點是中國在中東地區唯一的海軍基地,位於非洲東南端的吉布提。剛剛被換班的中國海軍第44批護航編隊,是由三艘戰艦組成: 導彈驅逐艦淄博號、飛彈護衛艦荊州號和綜合補給艦千島湖號,任務官兵700多人。這種軍力用作撤僑還可以,但與支援戰爭還有一大段距離。

我早前有機會訪問一位巴勒斯坦民意領袖,我問他 : 用一個最樂觀的演算,你覺得目前的危機如何能夠達至雙方可以接受的終局。他猶疑了好一陣子才說:一個可以被雙方接受的結果,必需是雙方付出同樣的代價,和承擔同樣的痛苦。他的答案並沒有令我感到釋懷。以巴危機是值得所有地球人關心的。星火可以燎原,像習主席所說,我們是人類命運共同體,中國是否得益是其次,但願以巴兩國人民很快可以重拾和平。

(於2023年11月5日刊登於明報)

(圖片來源:灼見名家)

留言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