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又一次退出《巴黎協定》

特朗普入主白宮,椅還未坐暖,便下行政命令,宣佈美國退出《巴黎協定》,此舉並非出人意表,但卻有機會影響深遠。

全球主要國家每年都會在特定地點點舉行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簡稱COP(Conference of the Parties)。1995年,第一屆COP在柏林舉行。2015年,在巴黎舉行的COP21會中,有196個國家和跨國组織参加,大部份的參與國包括美國都簽署了標誌性的減排目標,將地球暖化目標定在本世纪前不超過工業化前的1.5°C。當年美國總統奧巴馬曾經出力促成這事。(2024年是後工業時代,地球最暖的一年,氣温首次超1.5°C。)

多年以來, COP一直是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拉据戰,比較窮的發展中國家的立場是:在人類發展史中發達國家飲了頭啖湯,犠牲了地球的環境,取得自身富裕。現在地球氣候響了警號,發達國家卻倒頭來要求窮兄弟不要單顧發展,要節能減排,這怎說得通呢?

發達國家也知道自己理虧,願意經援發展中國家,但這資助應該是多少,卻有很多爭拗。去年11月在阿塞拜疆首都巴庫舉行的COP29,發展中國家原先要求發達國家每年提供1萬億美元的支助,最後經過多番糾纏,在會議加時談判後,最終雙方同意以3千億(美元,下同)落幕。

要抗暖化達標,究竟要花多少錢?正反兩方,各執一詞。按環保人士一方的模型,高則每年3至4萬億(大概是全球GDP的3至4%)。據《經濟學人》的推測,也許中間落善,在1億之數。原因是有些推行環保措施時,可能沒有模型中那麽急進,比較循序漸進。此外,發展中國家的人口增長舍比預期中慢。還有是新科技會帶來驚喜,太陽能發電的成本急降便是一例。

特朗普退出的《巴黎協議》的實際影響,現在尚言之過早。2017年,他作出同樣決定後,其他國家包括中國、歐盟和印度,重申他們對巴黎協定的承諾,盡量將傷害減到最低。在美國國內,有些州和城市,例如加州和紐約市,仍然堅持減排目標。最新消息傳來,前纽约市長億萬富翁米高.彭博的基金,會出面承担美國政府在聯合國環保機構的財政責任。

亦有環保人士阿Q精神地說:且看四年之後又如何。

後記:環保界現在的一個很熱門話題是Transition Risk,意指由現今進化到減排達標過程中,不同持份者所承受的風險。我是低碳金融亞洲Climate Finance Asia (www.climatefinanceasia.com) 的主席,我們日本的分公司受某大日本跨國銀行贊助,與地區金融機構進行了一系列的研討會,探討銀行在Transition Risk所辦演的角色,並且就此發表報告。


(於2025年1月26日刊登於明報)

(圖片來源:灼見名家)

留言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