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行業的兩極化

美國著名互惠基金Vanguard Funds的創辦人伯格(John Bogle), 最近接受Financial Analyst Journal的訪問, 這位指數投資教父一方面表達他對今次金融風暴的看法; 另方面亦對基金經理甚至於整個基金行業提出很多批評.

未談伯格的意見前, 先要了解他的背景. 1951年普林斯頓大學畢業後, 伯格便加入基金行業. 1974年他創立Vanguard Funds基金; 在1975年創立全球第一只零售指數基金. 在他領導下, Vanguard曾經是世界第二大的互惠基金, 僅次於富達. 他現在已經退下基金管理戰線, 但仍是一個很活躍的金融時事評論員, 他談投資的書亦很暢銷.

伯格一直在鼓吹: 基金收費要便宜、不要過份追捧往績、不要盲目相信基金經理明星、投資要走長線、不應持有太多基金…. 凡此種種, 都和指數基金的特點, 不謀而合. 指數基金和傳統基金的分別是管理費低廉, 着重的是分散風險和市場代表性.

伯格認為, 隨著投資市場蓬勃發展, 基金經理作為投資代理人的角色越來越重要. 五十年前, 股票市場的交易百分之九十二是來自個人投資者, 機構投資者只佔百分之八. 今天, 市場上超過四分之三的股票是由機構投資者所擁有. 這些機構投資者, 很多都只是關注短期股票價格的上落, 而不是真誠地以一個公司股東的身份去衡量公司的長遠價值. 尤有甚者, 他們將自己的利益 - 資產管理規模和管理費收入, 凌駕在基金投資者利益之上.

伯格對互惠基金的另一個批評是 – 交易過頻. 他估計如今互惠基金的平均交易量是基金資產值的80%, 亦即是說平均擁有股票的持有期是十五個月, 伯格入行時, 平均股票的持有期是六年, 基金經理那麼短線, 自然不會花時間去硏究公司的企業管治.

基金經理和投資者的利益是否真的是南轅北轍, 投資者是否真是那麼長線, 抑或失敗的投機被迫變了長線的投資? 這些都是具爭議性的.

這次的金融風暴, 令很多投資者對基金經理的實際價值重新估量, 市場上很多基金經理都被質疑為搭大牛市的順風車. 事實上, 很多成功的互惠基金近年亦變了作一部推銷機器, 基金經理的價值惹人懷疑.

Insead發表過一份研究, 指出未來基金行業會趨向於兩極化. 基金的賣點就是收費便宜,模擬市場整體表現, 不然就是追求絕對收益(absolute return), 提供一些一般投資者接觸不到的市場或投資方法.

展望基金行業的未來; 信亞發(Alpha)註存在的, 就買透明度高、收費合理的對沖基金. 不相信亞發的, 就買指數基金或ETF好了.


註 非系統性市場收益(Non-systemic return)



(於2009年5月28日刊登於信報)

留言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