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Sir的殞落
蘇格蘭皇家銀行前總裁佛里德。古德溫(Fred Goodwin)上週被英國政府禠奪爵位, 以未曾犯法而喪失爵位, 實屬罕見.
蘇皇是我的舊東家, 我和古德溫亦有過數面之緣. 古德溫管理作風強悍兼喜抓細節. 我頭一遭往蘇皇愛丁堡總部開會時, 看見文件櫃的打側的櫃面, 摸不著頭腦. 同事告訴我: 因為古德溫要求員工保持環境整潔, 櫃面打側是防止員工在上面擺放文件.
會計師出身的古德溫, 因替國際商業信貸銀行(BCCI)清盤而進身銀行界, 1998年加入蘇皇任副行政總裁, 是銀行的首席財務官. 2000年, 蘇皇以小吞大, 收購了規模大它三倍的國民西敏寺銀行, 古德溫一役成名. 之後大力推動貸款業務, 資產表以幾何級數膨脹, 蘇皇曾經短暫地是全球資產最大的銀行, 亦種下了後來信貸危機的禍因.
2008年, 蘇皇“成功”收購荷蘭銀行的大部份業務, 這歷史上最大宗的銀行併購, 蘇皇動用了700億歐羅, 墨水未乾, 金融海嘯便接踵而來. 因為信貸業務大幅虧損, 蘇皇資不抵債, 當年虧損達241億, 締造了英國企業歷史上最大的虧損, 英國政府被迫入股蘇皇, 變相成了持股84%的大股東, 五十剛出頭的古德溫黯然提早退休, 根據合約, 他每年可獲65萬的退休金, 退休合約總值1,500萬. 雖然後來年金被削減至35萬, 但仍然惹來各方指責.
世事無絕對, 2007年, 花旗銀行的前總裁普林斯(Chuck Prince)下台, 銀行急需找一繼任人, 目標人選包攬了全球的頂尖銀行家, 包括前高盛總裁塞恩(John Thain, 後來加入美林)、巴克莱总裁戴蒙(Bob Diamond)、德意志银行首席执行官阿克曼(Josef Ackermann)、摩根大通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迪蒙(James Dimon), 粒粒皆星. 古德溫亦榜上有名, 那時, 有美國的輿論認為, 古德溫在蘇皇的薪酬只是數百萬英磅, 遠遠比不上大西洋彼岸的美國銀行大班, 言下之意是嫌古德溫太寒酸!
綽號Fred-the-Shred的古德溫以控制成本, 裁員絕不手軟見著, 這方法在零售銀行業務產生很大的效益, 但人力成本昂貴的投行業務, 並不是他的所長. 投行的主管金馬倫(Johnny Cameron), 曾經是古德溫爭取CEO位置的對手. 蘇皇出事後, 金馬倫雖然離職, 仍然遭英國政府的多方封殺, 被禁制在金融銀行業擔任全職工作.
持平地看, 說佛Sir剛愎自用並不為過, 當然同樣的形容詞, 可以放在不少我們視為傳奇的商界人物身上, 包括蘋果教主喬布斯、面書的扎克伯格; 說古德溫是貪得無厭、拿嚇人花紅的銀行家, 卻是有點想當然的對號入座. 事實上, 根據公佈數字, 古德溫拿的薪酬比他下面的投行部門主管還要低. 商界成王敗寇, 本是稀疏平常事, 然而古德溫弄出這麼大的一個亂子, 自然弄得天怒人怨.
一次收購, 令古德溫成了英倫銀行界的驕子, 再多一次的收購, 卻令他身敗名裂.
註: 有興趣詳細了解RBS出事原因, 可在網上參閱英國金融服務局(FSA)長達500頁的報告.
(於2012年2月10日刊登於信報)
蘇皇是我的舊東家, 我和古德溫亦有過數面之緣. 古德溫管理作風強悍兼喜抓細節. 我頭一遭往蘇皇愛丁堡總部開會時, 看見文件櫃的打側的櫃面, 摸不著頭腦. 同事告訴我: 因為古德溫要求員工保持環境整潔, 櫃面打側是防止員工在上面擺放文件.
會計師出身的古德溫, 因替國際商業信貸銀行(BCCI)清盤而進身銀行界, 1998年加入蘇皇任副行政總裁, 是銀行的首席財務官. 2000年, 蘇皇以小吞大, 收購了規模大它三倍的國民西敏寺銀行, 古德溫一役成名. 之後大力推動貸款業務, 資產表以幾何級數膨脹, 蘇皇曾經短暫地是全球資產最大的銀行, 亦種下了後來信貸危機的禍因.
2008年, 蘇皇“成功”收購荷蘭銀行的大部份業務, 這歷史上最大宗的銀行併購, 蘇皇動用了700億歐羅, 墨水未乾, 金融海嘯便接踵而來. 因為信貸業務大幅虧損, 蘇皇資不抵債, 當年虧損達241億, 締造了英國企業歷史上最大的虧損, 英國政府被迫入股蘇皇, 變相成了持股84%的大股東, 五十剛出頭的古德溫黯然提早退休, 根據合約, 他每年可獲65萬的退休金, 退休合約總值1,500萬. 雖然後來年金被削減至35萬, 但仍然惹來各方指責.
世事無絕對, 2007年, 花旗銀行的前總裁普林斯(Chuck Prince)下台, 銀行急需找一繼任人, 目標人選包攬了全球的頂尖銀行家, 包括前高盛總裁塞恩(John Thain, 後來加入美林)、巴克莱总裁戴蒙(Bob Diamond)、德意志银行首席执行官阿克曼(Josef Ackermann)、摩根大通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迪蒙(James Dimon), 粒粒皆星. 古德溫亦榜上有名, 那時, 有美國的輿論認為, 古德溫在蘇皇的薪酬只是數百萬英磅, 遠遠比不上大西洋彼岸的美國銀行大班, 言下之意是嫌古德溫太寒酸!
綽號Fred-the-Shred的古德溫以控制成本, 裁員絕不手軟見著, 這方法在零售銀行業務產生很大的效益, 但人力成本昂貴的投行業務, 並不是他的所長. 投行的主管金馬倫(Johnny Cameron), 曾經是古德溫爭取CEO位置的對手. 蘇皇出事後, 金馬倫雖然離職, 仍然遭英國政府的多方封殺, 被禁制在金融銀行業擔任全職工作.
持平地看, 說佛Sir剛愎自用並不為過, 當然同樣的形容詞, 可以放在不少我們視為傳奇的商界人物身上, 包括蘋果教主喬布斯、面書的扎克伯格; 說古德溫是貪得無厭、拿嚇人花紅的銀行家, 卻是有點想當然的對號入座. 事實上, 根據公佈數字, 古德溫拿的薪酬比他下面的投行部門主管還要低. 商界成王敗寇, 本是稀疏平常事, 然而古德溫弄出這麼大的一個亂子, 自然弄得天怒人怨.
一次收購, 令古德溫成了英倫銀行界的驕子, 再多一次的收購, 卻令他身敗名裂.
註: 有興趣詳細了解RBS出事原因, 可在網上參閱英國金融服務局(FSA)長達500頁的報告.
(於2012年2月10日刊登於信報)
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