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獎的隨想


莫言往瑞典領獎,在記招上,記者窮追猛打,要莫言為劉曉波被監禁事件表態,莫言說:……要說的已經說了……我拿的是文學獎,劉拿的是和平獎。』



共產黨員得諾貝爾獎,這是天大的好事。讓文學歸文學、讓政治歸政治。你可以不喜歡莫言的作品(我一本都沒看過,內地作者我最喜歡韓少功),你甚至可以懷疑莫言作為作協高層,有份打壓異見作家,但不該将諾貝爾獎和中國共產黨劃清界線。 

奧巴馬當選日,晚上我在家裏把買了很久卻仍未看完的《解讀劉曉波》(信息自由觀察工作室編,溯源書社出版,2011年)讀畢。
奧巴馬和劉曉波是先後的諾貝爾和平獎得主(2009年和2010年),很奇怪,得獎並沒有為奧巴馬增加什麼政治本錢,今次競選連任,奧營基本上對諾獎是隻字不提,反之劉曉波獲獎卻為他帶來大名。奧斯陸頒獎台上的空櫈成了中國民主運動的圖騰。

我曾經是劉曉波的粉絲,但《解讀劉曉波》絕對不是一面倒捧劉的作品。書中收集文章的作者包括鮑彤、王軍濤、王丹、吾爾開希、許知遠、周舵、魏京生、蘇曉康、封從德、余杰、戴晴、方勵之、梁文道和余英時等等。他們代表不同背景的異見人仕和公共知識分子,其中有對劉曉波在六四事件扮演的角色,猛烈批評。文中有認為當大部份學生準備撤出時,劉曉波在內的〝四君子〞卻提出絕食,將群眾的熱情再次推向狂熱,最終做成軍隊清場的流血事件。六四之後劉曉波被關進秦城監獄,之後寫悔改書,並且在電視上宣稱軍隊沒有殺人。亦有激進的民運人仕批評劉的“08憲章”,“我沒有敵人”,“中國監獄情況比前進步”都是矯情,是向統治者獻媚。

海外民運人仕的互相傾軋已是舊聞。正面看,民主就是包容不同的聲音。

我始終認為劉曉波對人的罪性和局限性有深刻的認識,問題是他的角色衝突。劉一方面要作政論家,另一方面要當人權活動家,前者不容許在理論上妥協,後者卻要爭取民意的最大公約數。劉曉波是不是最值得拿諾貝爾獎?難說,但劉的存在和作為,我們受益。
群眾也許需要英雄,但現實中誰又是政治完人,蟻民如我眾,應該以政治消費者自居,不要墮入偶像崇拜的陷阱,政客也好,民主鬥士也好,他們的功用是為我們謀福祉,在這人為社會,製造最大的公平,他們是我們的手段,但絕對不是我們的目標。


(於2012年12月10日刊登於明報)  

留言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