誠實地看香港的房屋問題


房屋政策對香港的管治影響至大。說的人很多,我仍然不介意野人獻曝,提出幾個非主流的觀點。首先,房地產不單純是一種金融資產,其價格不應單受供求決定。關鍵是: 誰是真正的土地擁有者呢?我們老是說政府賣地,政府憑什麼賣地呢?土地並不屬於政府的,政府只是公民的代表而已。土地真正的擁有者是全香港的市民。政府的角色,只是一個資源調配者。利用公有的土地來集資,然後將錢投放到社會公共開支上。


如果今天香港被清盤,所有資產都要被拍賣換作現金,拍賣土地換來的錢並不是屬於政府的,而是屬於全香港每個市民的。按此思路,政府賣地直接影響我們下一代的福祉。加上土地是一有限量供應的資源,市民完全有權支配政府的賣地政策,而不是任由地產商價高者得。我覺得政府跟地產商打交道時,可以站得高一點硬一點,土地買賣跟股票不一樣,不應是單以市場供求決定。

政府和市民的關係也不是一個施與受的關係,而是信託人和受益人的關係,市民有權決定土地應該如何分配,當然亦須接受其後果,例如賣地收入下降會引致福利開支緊縮。執行上的困難是市民本身包含不同的利益團體:樓市熾熱的受益者(包括業主、地產商和不同行業的中介)和受害者(尚未上車的人仕)

一半的房屋問題來自樓價只升不降,大家討論房地產政策時,都不夠誠實。大家一邊說要減輕窮富懸殊,締造和諧社會;但另方面,沒有一個擁有房地產的人(佔香港中產的過半數)願意見到樓價下調。

另方面,政府有責任為每一個公民提供合理的居所,卻沒有義務令公民成為業主。但是,很多市民的不滿並不源自沒有棲身之所,而是抱怨為什麼上了車的人可以通過置業來累積半生的財富,而自己卻無緣參與這遊戲。這些不是貪婪,這些只是人性而已。

舉個極端例子,如果我們回到共產社會,個人沒有擁有物業的權利,整個社會只有一個業主,就是政府,樓宇依舊可以有很多檔次,租金由每月50元到50萬不等。每個人都是租客,你會喜歡這個制度嗎?

(於2013年1月14日刊登於明報)  

留言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