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貸的行與不行



P2P lending在國內稱為網貸, 中國近日互聯網金融的火熱話題:-

中國和美國互聯網發展背景有很大的分別, 估值也不可以簡單比較: 大陸的互聯網生態是野蠻生長, 雖然當中亦看到政府的影子去年大陸互聯網的火速發展, 主要是阿里巴巴和騰訊二馬在較勁, 手段一言蔽之跑馬圈地 大陸的網貸開局規模小, 發展卻火速, 但很快便出事, 有機會因為政府打壓(非法融資在大陸可以是死罪)而夭折
反觀在美國, 行業領先者Lending Club 直至今天貸出的總金額己高達37億美元, 公司在起步階段曾經花了一年的時間去厘清在各州註冊的法律問題, 根基穩了之後才圖大計當然, 美國創投融資比較容易, 互聯網公司可以用資金換取時間, 有條件多作長遠計劃.  發展至今, Lending Club不單只是一P to P平台, 更直接用債券的形式向機構投資者集資. (Lending Club的發起人之一 Soul Htite, 去年在中國複製了類似Lending Club的平台叫Sino Lending). 

互聯網金融包含兩個元素, 一是平台, 二是風險控制和轉移.  迄今為止, 大部人討論的是互聯網作為平台的優越性, 這是不容置疑的.  以網貸為例, 但如果很多資金通過這平台作風險投資, 如何控制和披露風險, 很快便會成為核心問題.


銀行作為中介作用愈來愈受互聯網衝擊是眾所周知.  但是銀行亦有承擔信貸風險的功用.  銀行因為是帶本經營可以利用本身資本來吸收壞帳的損失, 此外,  藉經驗和客戶信貸數據來審批貸款.  這功能不輕易被互聯網取代.

一直以來, 大陸銀行對中小企缺乏興趣, 令網貸應運而生,  相對起貸款給國企或大民企, 銀行做小額貸款是多勞少得, 再加上利率受監管令貸款價格不完全反應風險, 減低銀行貸款意慾. 

最後, 想談一下政府作為監管者的角色.   對互聯網金融, 中國監管機構今天的態度仍然是非常曖昧. 傳統智慧是, 監管是保障小投資者, 避免機構以大欺小再者, 就是維持市場的穩定性, 避免出現系統性風險但如果網貸的雙方都是個體戶, 難言誰強誰弱,  兩個人一個願打, 一個願捱, 政府在事件中有角色嗎? 當然, 監管者另外一個考慮關鍵就是這些P to P平台會不會引發系統性風險?

總括而言, 中國經濟目前的發展, 仍然依賴銀行資金, 銀行的穩定性亦直接影響民生, 因此大陸銀行仍有其特殊的社會地位和功用, 不易被互聯網金融所取代.

(201438日刊登於信報)

留言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