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國貨公司到 Vango



朋友提起母親會到官塘裕民坊中滙國貨公司購買豬肉絲佐膳,是他引頸以待的美味.  今天, 知道中匯這名字的香港人應該不多,先父曾經是中匯的股東,亦藉此關係而獲得一張國貨公司九折卡,常常被借用.

遠在中國大陸尚未成為世界工廠之時,也遠在中國食品安全成為全球焦點之前,國貨在很多香港人的心目中是價廉物美的代名詞.

明報作者安裕在他的文章裡是這樣說的: 那是一段耀目奪目的光輝歲月: 六十年代油炆筍、鳳尾魚和黃豆豬肉是窮人飯桌無骨落地時的救星, 也是富人颱風之夜趕不及弄出一桌盛筵時的福至心靈;  七十年代豆豉鯪魚、午餐肉和牛尾湯是這個海港小城經濟騰飛前夕的主菜.  八十年代, 回鍋肉、榨菜肉絲米和紅燒肉是紐約、倫敦及多倫多寒窗苦讀遊子的心靈慰藉.   九十年代, 白豬仔午餐肉加即食麵是每個世界盃和奧運會激戰之夜的安全感.  到了二十一世紀, 國產食品是聞者卻步的代名詞.(《安裕週記》, 226, 明報出版社, 2013)

到了今天, 昔日的國貨公生存下來的, 大部份都是以售賣工藝品為主,像裕華和中藝等, 其他都已經換上非常西化的外衣,以中資零售業的龍頭華潤創業(HKSE 0291)為例, 公司擁有很多香港人熟悉的品牌, 包括中藝、華潤堂, 甚至Pacific Coffee.  Pacific Coffee的始創人是前度中環banker, 我任職投行時, 也曾介紹客戶收購, 價錢一點都不便宜, 最後花落華潤手中.   近年重新包裝, 以更摩登的PCC名字逐鹿競爭激烈的咖啡店行業.   華潤集團的零售業務歸華潤萬家(CR Vanguard)管理, Vango這名字亦源自Vanguard.   根據公司網站資料, 華潤萬家在港九新界擁有95間萬象超市和75Vango便利店, 是百佳和惠康以外的第三零售勢力.  Vango沒有中文名稱,洋得很.

1984年華潤萬家在香港成立, 生意長期落後於百佳和惠康.  1991年進軍深圳.  回歸前夕, 在深圳經營46間超市, 但業務跑輸民企萬科地產旗下的萬家.  萬家是第一家推出“超市有百貨, 百貨中有超市”的大型超級市場, 當年營業額居廣東首位.  2001年萬家前董事長王石因為要專心經營地產,  將萬家忍痛割愛.  華潤以4.57億元收購家72%股權.   之後投入了大量資金, 並且北上併購了廣東以外的超級市場業務.  但整合過程亦是頗艱巨的, 企業到了2006年方錄得盈利.  

一些歷史:  華潤的前身叫聯和行, 中共元老陳雲在抗日時期策劃成立, 是八路軍駐港辦事處下的一個秘密機構, 管理海外募得來的抗日捐款, 這些捐款由聯和行統一管理, 經秘密通道輾轉送到國內八路軍的手中.  抗戰勝利後, 周恩來將聯和行更名為華潤公司, “華”代表“中華”, “潤”既是毛澤東的字亦代表資源豐富

樸實的中國今天已經披上華麗的外衣.  憶苦思甜, 70年代初期,我隨雙親參加中旅社安排的旅行團, 第一次踏足北京,住的是三星賓館,晚上上街溜躂,可能因為衣著跟滿街的灰和藍差別太大,一看便知是外地客,有一位和我年紀相若的初中學生好奇上前跟我搭訕,後來我兩還成了筆友,是一段完全沒有機心的友誼.  和今天車水馬龍的王府井相比, 中國昔日的寒愴, 真是仿如隔世.  

中國的經濟發展是令人欣慰的,但我仍然懷念昔日那段青葱歲月.

參考書目:-
1.       《紅色華潤》, 華潤公司編, 中華書局, 20144;
2.       《香港中資財團》, 郭國燦,  三聯書店, 201910

(2014317日刊登於)

留言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