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毛主席的品牌價值說起
我想跟讀者做一個調查:請將你家裏收藏品可以是名畫﹑珠寶﹑首飾(金融資產如股票或債券不計)的總值,除以你的樓價,看看這數值是多少。香港樓價高昂,我估計大部份人算出來的數值是低於1,富豪級的收藏家也許是10倍計,很少人會達到100倍。
上月,一個油麻地住宅單位內遭爆竊,有收藏紅色文載的符姓收藏家報稱損失總值40億的藏品,事主當時身在內地。我好奇查了一下類似單位的估值,一般不超過700萬,換句話說,收藏品價格和樓價的比例是600倍!新聞並沒有提及符先生有沒有買保險,事件令我聯想起電影「龍鳯鬥」的橋段。
很多年前,我也收藏過一些國畫,後來因為大陸文物市場價格暴升,加上膺品太多,我現在已經買不起不敢買了。亦曾經有客戶建議合作成立一國畫基金,投資於一些已過身(產量不會再增加)的近代中國畫家,後來因為自己覺得不夠水平,沒有信心,便放棄這念頭。
早幾年,我遇到一個更有趣的建議,那陣子習大大打貪仍未成風,國內藝術品拍賣非常熾熱,但是一如中國企業住海外收購一樣,很多都是賭「白頭片」,臨門一腳沒有鈔票成交。當日,經營拍賣行的大陸朋友告訴我,拍賣後出現交收問題的案例有二至三成。而且,這些客戶很多都是相熟的,賬一直在拖,拍賣行因為顧念未來的生意,所以也凶不起來,亦不敢宣布流拍,將物件還給賣家。另方面,賣方一直在追拍賣行找數。這情形衍生了一個生意:由第三方的金主提供一個短期的融資,以藝術品來做抵抗品,借錢給買方完成買賣。拍賣行為了玉成這事,願意提供信貸擔保,和違約時提供免費拍賣服務。最終,這生意仍是因為藝術品的質素和估值欠缺保障而沒有成事。
拍賣行業過往陋習甚多,東西方俱然,蘇富比和佳士得便曾因為收費出現共謀(collusion)而被政府罰款。中國的拍賣會上,畫廊自己出價回購自己作品亦很平常(同樣的情況發生在股票買賣是違法的)。生意好的時候,大的拍賣行都是很欺客的。但是,收藏家為了出處(Provenance)有名, 忍痛付出昂貴的交易費用。
回頭說毛澤東的品牌價值,主席生前因為毛語錄小紅書是全中國銷量最高的印刷品,所以版稅收入甚豐(相對當時老伯姓而言)。改革開放以還,憶苦思甜雖然成了藝術品創作養份,仿毛的頭像和衣著出現在不少熱賣作品中,但老毛已經收不到版稅了。
(於2020年10月5日刊登於蘋果日報)
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