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金融的是非

一犬吠影,百犬吠聲。中國政府立案調查阿里巴巴,突然之間「創新之神」變了「壟斷黑手」。

很多香港人覺得能夠賺錢便是神,連帶道德地位也「升呢」,我並不這樣想。十多年前全球金融風暴,貪婪的投資銀行家淪為過街老鼠,我已經提出昔日當時得令的科技英雄和銀行家一樣都是Type A的進取人格:目的為先,手段的考慮為次。然而,今次眾口罵阿里金融如何如何,很多評論都沒有釐清事件的真相,下面試舉一二以述之:

1.貸款業務

上月,螞蟻金服超高市值上市被急剎停,有人歸咎於螞蟻的貸款生意用上瘋狂槓桿,這是有點誤導。如果將螞蟻平台吸納的貸款除以螞蟻自身的資本,槓桿也許千倍計,但這些貸款,大部份螞蟻只是一個介紹人,貸款轉手賣給銀行,又或通過證券化的形式將信貸風險轉讓。市場估計螞蟻真正持有的貸款只佔經手的2%。至於自己拿下的貸款,螞蟻並沒有像銀行般有受被監管的撥備機制,這點是存在灰色地帶的事實,這亦是為什麼馬雲屢次提出:國際現行的巴塞爾(Basel)資本充足率計算方法,遠遠及不上用大數據來推算信貸風險有效,前者已經過時云云。

2.推銷銀行存款產品

官員連日攻擊網上存款業務,人行金融穩定局局長孫天琦批評電商平台「無牌駕駛」。隨後螞蟻﹑百度﹑騰訊﹑京東都將存款產品下架。銀行存款這生意,平台扮演的是純中介角色,存戶直接對口銀行。因為有了電子平台,存戶的選擇多了,所需金額也比傳統渠道少,本來應該是普惠金融帶來的好處,但央行卻認為平台為小型的城商銀行帶來大量的存款,有機會令城商銀行盲目貸款,導致系統性風險。這不啻是麻鷹不管管雞仔!

3.壟斷

百度和騰訊和商業合作伙伴談生意時,往往要求合約有排他性,在兩家公司之間只可二選一,這是明顯的違反公平競爭手段,政府現在出聲已經是遲了。

全世界政府對科技公司的影響力已越來越驚覺,這是環球趨勢,不獨中國為然。但權力越集中越專制的政府對這事便越緊張:一是父母官的責任太重了;二是權力不可以有其他官方或非官方的挑戰者。

(2020年12月285日刊登於蘋果日報)

(圖片來源:appledaily)

 

留言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