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崇廣東歌有港獨之嫌?

上星期看了商台和Now TV合辦的《2021年度叱咤樂壇流行榜頒獎典禮》。除了暴紅的Mirror外,很多的歌手對我來說都是陌生的。不少得獎歌手致謝時,都發表一些擬似政治宣言,例如〝我的音樂是造給香港人的〞﹑〝永遠是香港人〞﹑〝真理必勝〞﹑〝不忘初心〞、〝管理層不濟〞﹑〝堅定立場〞等等。新任立法會議員陳穎欣批評此等發言有宣揚港獨之嫌。我非常同意本身是90後的陳議員意見,今天《國安法》無遠弗屆,推崇廣東歌縱然不犯法,也是立場不夠堅定。

但南方不亮北方亮。去年剛出爐的《中國好聲音》冠軍是伍珂玥。小姑娘祖籍江門台山,在深圳唸大學,聽粵語流行曲長大。伍人美歌甜,亦得香港歌神李克勤站台,雖然唱的是廣東歌,最終大熱勝出。

上世紀70年代初,「番書仔」許冠傑推出的粵語流行曲《鐵塔凌雲》(1972)和《鬼馬雙星》(1974),首開廣東歌風氣。先前,香港樂壇是以國語流行曲為主流。昔時,香港經濟起飛,香港人開始信心滿滿地追求自己獨立的身份。

廣東話成了政治符號是沒有必要的。追溯歷史,今天的普通話亦不是根正苗紅的漢族語言。普通話是以北京話為基礎,因為民國之前的三個王朝(元﹑明﹑清)都是建都北京,北京方言便演變成官話。三朝中,有兩個是非漢族當家的。之前,中原的官話更接近南方的吳語。

很多國家政權為了維持向心力,都反對國民使用方言。新加坡如是,大陸也如是。但文化的底蘊往往便是潛藏在方言裡。

筆者月旦時事,永遠都緊記一點:這個世界最終都是屬於年青人的。我不是「鏡粉」,但欣賞這草根12男生的努力。他們創造了近年香港演藝界的一個傳奇,贏得國際注目。當然,他們能夠做出如此成績,自身的努力之外,有部份是因為「後國安」的香港,當政者並沒有修復社會裂痕,很多年輕人對建制心存怨忿。這亦是大台TVB流失了大量年輕觀眾的主因。

走的人有千萬種的理由,選擇留下的亦有千萬種理由。 看到這些年輕人在有限的空間下殺出一條新路,你又怎能不感動?  你又怎捨得離開這塊土生土長的地方呢?


(於2022年1月9日刊登於明報)

(圖片來源:明報)


留言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