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的經濟實力會超越中國嗎?

上週「翼之聯想」談印度板球, 提到印度人口將會在2028年超越中國,意猶未盡,本週再續。

印度的人口紅利雖然會很快會趕過中國,但是因為缺乏像中國改革30年的社會流動性,要創造同樣的經濟成績並不容易。

社會流動性是非常重要的。試看中國的例子: 經濟開放初期,當產權由政府轉移到人民手裏,過程中縱使有很多不公平的地方,例如貪污(另一種尋租者),但只要大家覺得有份參與這遊戲,本着成王敗寇的賭博心態,種種的不公平也可以忍受。試看過去二十年的胡潤首富榜,絕大部份都是白手興家的。當然很不幸,王寇易位,經常出現。如今中央提倡均富, 如何令電兔發揮作用, 讓格力狗繼續向前衝, 實考功夫。

印度舊社會的制度分4個種姓(Caste): 婆羅門﹑剎帝利﹑吠舍和首陀羅,此外還有最底層的賤民。制度是世襲的,衝破階級並不容易。 印度独立后, 憲法規定不准種姓歧視,但是種姓对今天的印度社会特别是农村,仍然有巨大影响力。例如種姓最高級的婆羅門, 佔印度人口不及4%,卻擁有七成的司法權及接近半數的國會席次。

流動性應該怎樣量度呢?《世界經濟論壇》在2020年發表了一份《全球社会流動性报告》, 评估了全球82个國家的社会流動状况,研究了医疗保健、教育、社会保护、技术获取渠道、公平工资和工作机会等因素。排首的都是北歐國家,首三名是丹麥, 挪威和芬蘭。发展中国家中,俄罗斯排第39,中国排第45,印度排名第76。

另一個角度看社會流動性, 是看低收入階層要花多少代才可以達到中收入。如果你出生在丹麦,那么大概需要两代; 在瑞典、芬兰和挪威则需要三代; 在法国需要六代; 在中国或印度要七代, 而在巴西或南非则要九代。

流動性之外, 影響印度經濟發展還有很多其他因素,包括宗教減低人民對物質的追求、政治架構的架床疊屋等等。篇幅所限,不能詳述。印度絕不缺少尖端人材,美國的500強企業,印度裔的CEO便比華裔多。 那麼大的gene pool,要跑出幾個卓越的領袖,絕不為難。加上英語能力,令他們在環球商界更佔優勢。


(於2022年4月24日刊登於明報)

(圖片來源:明報)

留言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