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經二三事

1. 早就沒有2047了

慶回歸,主席短暫訪港兼發表演說,重申一國兩制的優越勝性和重要性,在港逗留時間不足24小時,卻惹起後續綿綿不絕的學習風氣,蔚為奇觀。我當然支持主席的絕對正確性。

一國兩制永續的另一含意是:  很多人視為香港歷史死線的2047,早已變得沒有意義。試問在「一國」為先的今天,有什麼北京想做的事情,今天不能做,要等到2047才可以做呢?答案是沒有。

2047既然變得沒有意義,一個延伸的問題:行之以久的聯繫匯率,會否完成歷史任務,壽終正寢?坊間屢傳港幣轉掛人民幣的說法,我覺得這是狗屁!  是因為論者沒有精確地和深入地學習主席講話而產生的謬誤。一國兩制可以永續,港元的硬貨幣身份對建設祖國,至為重要,又何來變更之理呢?

2. 希望蔡元培先生復活

中大校長段崇智最近獲校董會續約三年,惹來某些建制派不滿,因為覺得段在運動期間對學生的立場偏軟。根據《明報》《聞風筆動》的報導,有立法局議員對段的連任非常不滿,有言「夠膽就變私立」。這種態度希望不是代表我們現屆議員的水平。從哪時起香港變得拿政府錢,便要唱政府的戲?電台如是,難道大學也如是?每個先進國家都必定設有創風氣的先進學府,要創新必先要學懂包容,這包括包容失敗,也包括包容異見。

蔡元培(1868-1940)被公認是中國近代最偉大的大學校長。他領導下的北大,「倡導自由思想、民權與女權,致力革除讀書為官之舊俗,開科學性研究風氣」(維基百科)。抗日期間,蔡和家人避走香港,年邁失足,病逝香港,葬於香港仔華人永遠墳場。

3. 國企有價

《The Banker》雜誌每年會出版銀行品牌價值排行榜。今年二月公佈的全球排名,首5 位中中國銀行佔4席位。首5名和品牌價值分別是工行(78億美元)、建行(596億)、農行(531億)、中行(497億)和美銀(329億)。

國有銀行品牌有價,與其說是銀行管理良善,不如說是老百姓對共產黨有信心。只要這些銀行是國有的,他們是存款也好、借貸也好、購買理財產品也好,都感覺舒服。品牌效應固然減低了國有銀行的經營成本。但反過來,代價是道德風險,投資一旦出事,老百姓要銀行(國家)找數。

(於2022年7月31日刊登於明報)

(圖片來源:明報)

 

留言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