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水救港?



大摩前亞洲區主席羅奇在《金融時報》刋出的文章說『香港玩完』,其實沒有甚麼新意,因為舊的香港的確已完成歷史任務。羅奇亦是一個已過氣的經濟學者,因為曾經是香港經濟的大好友,所以文章見報後,惹來頗多反彈。連查太在交易所開市典禮上,也回應反駁。羅奇的觀點反映西方一般人對新香港的觀感。舊香港已死縱是事實,大家應該著眼新香港該如何再出發,這才是務實和積極的態度(很可惜眼下全世界的政客都嗜賣糖衣假話)。

香港是一個小地方;人口少、地方少、資源少,我們一直賴以成功的是人材和資金的流動.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香港起飛,便是由因為大陸南下的資金、技術和營商頭腦帶動。今天香港大灣區化,雖然是小通,不是大通,也是沒有選擇中的選擇。

目下的香港,通人材比通資金客易。通人材方面,特區政府近年已經很着力吸收北面的人材,專才計劃便是一例。通資金便沒有那麼容易。首先,不少西方資金都視香港為中國風險的一部份。港股淒迷,部份原因亦是外資選擇退出。如果西方的資金不來,我們是否可以用東方的資金替代呢?特區政府其實很早便看到這機會,股票方面先有滬港通、之後深港通、債券通,乃至早前的理財通,陸續登台。但國家對防止走資這一關仍然是放不下心,這種種的『xx通』目的是容許大陸資金走進香港市場,購買香港產品,但最終投資人退市時,賣掉產品後,資金是要回歸境內人民幣的,基本上資金仍是不可以出境的,只是將香港金融市場也包含在境內而已。

那天,我和一私人銀行家閒聊,對方忽發奇想,想出一條用北水搞活香港的單方。今天,有海量的大陸民間資金希望跑出去,但是這些資金都跨不過深圳河,當然有選擇的話,這些資金首選的目的地是英、美、加、澳、甚至新加坡,但退而求其次,香港亦是一個選擇,他認為如果這批資金湧到香港市場,對振興香港市場,肯定起很大作用。但是,如何令大家一方面覺得錢來到香港是「出去了」,但北京又覺得香港不會變成「無掩鷄籠」的走資天堂,並不容易。

如果中央撤銷深圳和香港的防火牆,但卻在香港和外國之間建築一道新的防火牆呢?弄得不好,香港便會喪失資金自由港的身份,得不償失。  

要香港重生,中央絕對有這個能力,問題是它怎樣權衡輕重,是國家安全超重要?抑或經濟繁榮重要?之前我寫過一篇文章,題目叫『香港金融中心的前景,還看中央』,從政治角度去探討這問題。

(於2024年2月25日刊登於明報)

(圖片來源:明報)

留言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