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窮遊」的兩面

國慶長假期,本地傳媒都關注大陸旅客訪港的數目和消費額。比起去年,今年丁方面錄得輕微增長,但旺丁不旺財現象仍然明顯。撇開特區的視角,「窮遊」已經是大陸的普遍現象。中國旅遊市場正呈現一種矛盾:出行人次上升,但人均消費卻萎縮。這當中的原因不可以單理解為老百姓窮了,下面我嘗試用其他角度去解釋「窮遊」這現象。

首先,年紀是一個主要因素,現在的年青人偏好個體自由行,不喜歡參加旅行團,尤其厭惡團體購物活動。他們可以為了省錢, 住幾十塊一晚的青年旅館,卻願意豪擲幾百元觀賞一場沉浸式的表演。Z世代為一場演出,遠赴一座城,亦是常事。旅游的賣點亦開始從「景點」走向「場景」。這個假期閱報,看到一些大陸旅遊新聞,包括「逾百徒步客穿越祁連山被困」、「珠峰暴雪困近千遊客」。這些非核心遊客區吸引不少遊客,顯示出國人的旅遊品味越來越個性化和多元化。

其次,來自鄉間遊客的數量開始趕上城市。雖然全國的消費意欲受樓價下跌影響顯得低迷。但相比之下,鄉間人的心情還是比大城市居民愉快的,他們的旅遊預算雖然比較為羞澀,但人數龐大。加上來自鄉村的旅客更樂於開闊眼界,他們已經成為中國旅遊市場的增長動力。

此外,高科技亦改變了遊客的消費習慣,為遊客提供很多廉價的選擇。我今年走了一趟九寨溝和敦煌,兩地的展覽覽館都升級了,應用了很多VR/AR技術,替代了過往導遊的角色。我喜歡參觀博物館,中國和全球很多大城市一樣,博物館都設置很多電子導覽設施,包括了一些虛擬全景觀賞。隨着AI的廣泛應用,機械人導遊和講解器會越來越普及。這些享受,觀眾都不用花很多錢。

令市民生活得愉快是政府的責任,中央政府大力鼓勵內需,「窮遊J的首要目標是「遊」,是令更多的市民生活愉快。窮遊也好,富遊也好,能夠放開現實的枷鎖,帶笑外遊,已是人民的福氣。


(於2025年10月12日刊登於明報)

(圖片來源:灼見名家)


留言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