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易進難退

世間事, 很多都是易進難退. 婚姻如是、政府入股銀行如是、聯繫匯率亦如是.

瑞士政府去年花了60億瑞朗(約55億美元), 用可換股債券的形式入股瑞銀(UBS). 最近, 因為市場復蘇, 成功將手頭股份賣出, 賺了近10億美元. 全球經濟大衰退言猶在耳, 隨著股市升溫,不少人開始關注政府在金融業的大量股份. 如何退身, 這當中, 美國政府和歐洲的態度, 亦有很大的分別.

美國上任財長保爾森年初救市時, 堅持商業銀行要一致行動, 接受政府的注資. 注資不到一年, 美國金融股在新一輪的股市升勢之下, 強力反彈, 不少銀行都蠢蠢欲動, 考慮向市場公眾集資, 再回購政府的股份. 但是美國政府的態度是, 入股目的是為穩定市場, 並不是為了賺錢, 接受退股與否, 全看金融制度的整體穩健性. 相反, 歐洲和英國政府都曾經表示, 退出銀行股份是必然的, 問題只是價錢和時間. 各國政府這次臨危受命, 轉身成為銀行大股東, 對於倉促得來的股權應如何行使, 似乎還沒有一個定案.

香港聯繫匯率轉眼已經歷1/4個世紀, 當日的神來一招, 雖然為金融市場帶來穩定, 但香港亦賠上了用利率調節市場的自由, 帶來有段時間通脹為虐. 聯繫匯率應不應解體? 何時解體? 怎樣解體? 都是被廣泛辯論和揣測的課題. 最初人們擔心的是港元被投機者打壓, 蒙受貶值的壓力, 近年港元隨著人民幣升值, 轉成強勢貨幣. 記得幾年前, 港元在外圍市場受到買盤沖擊, 廔試7.75的下限. 聞說金管局諸公亦曾因為應否抵抗港元升值, 而產生激烈辯論. 結果是金管局2005年推出上下限制度, 美元上限亦由7.8 改至7.85, 重新界定政府維持港元聯繫匯率的定位. 近年, 人民幣在人行安排下, 逐步升值, 現今匯價早己超越港元, 討論聯繫港元匯率的焦點, 亦轉移到港元是否應該跟人民幣掛鉤. 然而, 坊間言論(包括出自在下的)都是靠估家者言. 我覺得決定權, 一不在香港這莞爾小島, 二只是在中南海極少數的人之手上.

很多新興國家在退出固定匯率制度時, 都會採用一些控制資本流通手段, 例如限度的外匯兌換來減少沖擊, 但香港是一個全面開放的經濟體, 要實施這樣的措施, 幾乎是不可能. 要退, 如果不是7.8, 那麼新的切入點又是什麼呢? 是一下完全解禁, 抑或逐步擴大交易寬度? 要找尋答案, 可能新上任的陳專員也要賠上一頭白髮. 最終可能仍是一句“事緩則圓”.


(於2009年9月2日刊登於信報)

留言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