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公平? 我的公平?

早前《經濟學人》有一篇談論公平意識與經濟發展關係的文章. 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的學者在全球選擇了15個不同經濟發展程度的偏遠部族; 包括西伯利亞的狩獵部落、坦桑尼亞的遊牧民族及哥倫比亞的漁夫. 研究人員在部族裡抽選族民參加一連串的心理測試, 目標是量度他們的公平意識. 其中一個遊戲叫“獨裁者”, 遊戲有兩個參與者 – 甲和乙, 兩者並不知道對方是誰. 他們會被要求分享一筆錢, 但怎樣分配卻完全由甲決定. 當甲提出建議之後, 乙有權接受或拒絕; 假若乙拒絕, 遊戲便會立即終止, 甲和乙都得不到分文.

研究結果是愈富有和愈多與外界接觸的部族, 公平意識愈強. 愈貧窮和弧立的部族就愈服膺於森林定律, 公平意識亦愈弱. 另一個有趣的結論是:- 部落如果有宗教信仰, 他們的公平意識就愈強. 《經濟學人》因此引申認為, 由於公平意識有利於市場運作, 因此宗教與經濟發達是有直接關係的. 筆者自己沒有宗教信仰, 對這結論亦是半信半疑.

《Freakonomics》的續集《Superfreakonomics》一書中, 亦有提及類似的心理測試. 同樣是兩個互不相識的參與者甲和乙. 他們有機會去分享一筆金錢, 舉例說20元. 條件是: 甲需要向乙提出一個建議, 讓他分享20元中的一部份, 如果乙拒絕, 兩人都會空手而回. 純粹從乙的角度看, 任何的“賜予”都比什麼都沒有勝一籌. 所以理論上, 甲可以僅僅為乙提供一個象徵性的分紅, 比如說1元. 實驗結果是: 如果甲的建議低於3元, 乙一般都不會接受. 實際上, 甲的平均出價接近6元, 比一般經濟學家推想中為高(書中沒有提及參與者的背景和出身). 在這遊戲中, 甲和乙都只有一次作決定的機會, 如果甲的第一次建議被乙拒絕, 他就不會再有機會提新建議.

去年年初, 因為股價低迷, 很多上市公司大股東提出私有化. 但很多都不成功. 典型的例子是, 大股東說: “私有化可以多賺十塊錢, 現在分一塊錢給你, 我拿九塊.”大股東的理據是:- 如果我什麼都不做, 小股東就連一塊錢也拿不到.

私有化也好、分拆也好, 上市公司併購活動要獲得小股東的支持. 除了經濟考慮之外, 心理因素亦很重要. 股票市場上, 小股東的利益先天就要仰賴大股東的賜予; 很多時候, 小股東的最大殺傷力就是投反對票. 併購也好、私有化也好, 大股東要如願以償, 掌握小股東的心理很重要. 大股東可能是覺得九一是“公平”, 但在小股東心中可能覺得應該是六四, 我六你四.

(於2010年4月14日刊登於信報)

留言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