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金融風暴更迫切的問題:政府如何劫富濟貧

市場波動,全球股市經歷了金融海嘯以來最大的跌幅。股災歸股災,論市場;我們現在經歷的絕對不是2009年全球市場崩潰的翻版,全球經濟也許有機會進入漫長的滯脹期,但絕對不是melt-down;然而,從政治和社會的角度看,全世界不論是發達國家抑或是發展中國家,卻面對一個更迫切更艱巨的問題:貧富差距的急劇擴闊。

暑假還未正式過去,七月梢以來,全球已經是多事之秋,中東茉莉花革命繼續延續;奧巴馬政府和美國國會在政治上劍拔弩張,最終弄至國債破天荒被降級;挪威這世界上少數稱得上是君子國的國家,出現右翼極端的冷血殺手,奪去76條人命;接踵而來,英國發生近年旱見的街頭暴亂,滋事者是社會上長期處於弱勢的非裔移民。

這一切都和〝如何分享社會財富〞有關,中東的油錢操控在少數專制階層手中,科技將年輕人的憤怒帶上街,並且轉化為反政府力量;奧巴馬政府與國會在債務問題上的爭拗,源自把持國會的共和黨人,要求奧巴馬作出減稅和減開支的承諾,避免美國變作福利社會;奧斯陸屠夫想帶出的訊息是:回教徒蠶食白人主流社會;英國的種族衝突,表徵亦是經濟(雖然另有說法認為事件是年青人無意識的渲洩。)

當世界充滿希望、經濟欣欣向榮的時候,大家都不介意與別人分享經濟成果,然而當前景一旦變得渺茫,大家就很着意自己的飯碗會不會被人搶走。

兩年前各國政府的量化寛鬆,帶來的是資產增值,能夠動用便宜錢的主要是銀行和一些大企業,利用槓桿,賺個不亦樂乎,但小市民小企業既要應付通脹,又要面對若斷若續的資金鏈,謀生愈來愈難。

挪威血腥事件帶出另一個啟示就是:北歐斯堪的納維亞三國(丹麥、挪威、瑞典),一方面是高福利社會,另方面種族都是比較單純和統一。研究顯示種族組合愈單一,人民的分享意識便愈強。美國種族結構複雜,是典型的種族大融爐,分享意識亦相對地弱,大家都選擇自求多福,比起歐洲國家,較少要求政府擔當財富從新分配的角色。

兩年前的金融海嘯,導致政壇也風高浪急,政客人頭此起彼落,昔日的英國財相白高敦,處理危機手法,開始時曾經贏得時人稱許,終於等到入主唐寧街了,未滿一屆便下台;現任的首相卡梅倫,財政學是傳統的保守派,上任不久便大刀濶斧削減開支,相比其他國家印鈔票救國,被輿論視為清流,但近看英國發生的暴動和之前希臘人民對政府緊縮褲頭的反應,節流是否長治久安之法,亦惹人商榷。

就算是香港:一個資本主義早就深入民心,人民普遍有懼共情意結,相信羅賓漢是搶掠者多於俠盜的地區,社會上要求重新分配財富的聲音也愈來愈多。現實地看,在一人一票的政制下,富翁永遠是屬於少數,政府要贏得選票,關鍵是如何有技巧地劫富濟貧,單派六千大洋,看來並不足夠。


(於2011年8月18日刊登於信報)

留言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