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粉問題主動權在北京


香港限帶奶粉措施,在北京兩會惹來不少爭議,內地網民甚至將奶粉問題和房屋相提並論,調侃為乳、房問題。這事更觸及近年來非常敏感的大陸和香港關係。集非成是,我且稱之為中港矛盾。

中國人有一個陋習,嘴巴是滿口道德的君子,行為卻是茲茲為利的小人,結果是惹來無限的怨懟。

撇開民族感情不談,從小人的角度看,中港關係只有兩個層面,一是從屬、二是互相利用。

香港是中國的一部分是明顯不過的事實,亦是絕大部分香港人接受的。大陸很多討論限帶問題都有一個盲點,就是北京政府具有絕對主動權。事實上,今天大陸居民或商戶完全可以無限量地從香港或世界各地任何一個地方進口奶粉,只不過是要支付關稅。任何人想大量入口奶粉而不付關稅,就是違法。中國政府如果覺得內地奶粉供應緊張,民生受到影響,完全可以單方面取消關稅,那麼只要海內外差價有盈利空間,進口商便會從四方八面入口奶粉,這是問題的癥結,其他爭辯都只是枝節而已。

有說要從人情的角度去考慮,那麼不是兩罐,是否應該是四罐?始終要劃清界線,如果支持全面隻眼開隻眼閉,就是鼓勵群眾欺騙政府。

有說刑罰太重,包括最高罰款額50萬元或監禁兩年。港英時代以還,香港很多法例都是立法從嚴執法從寛的

至於自由黨提出限帶影響香港自由港的聲譽,這倒真是小題大造。借董伯伯的口吻:什麼自由港,香港早就不是了。

有評論認為香港其實不缺奶粉,只是較為風行的兩三個品牌因為供應鏈出現問題而導致市面出現缺貨。但供應鏈為什麼會出現問題?還不是因為大量的水貨活動導致商人囤積居奇,政府曾嘗試介入供應鏈的運作,但成效不大。這種介入何嘗不是有違自由港的原則。水貨活動是因,供應鏈斷裂是果,用供應鏈來解決水貨活動是捨本逐末。

限帶是立竿見影直截了當解決香港市面上奶粉短缺的方法,打擊對象是有損國家利益的走私客。其他方法包括改善供應鏈,設立本地媽媽奶粉供應中心和熱線、鼓勵改變供奶習慣、轉用其他牌子奶粉或母乳,都是既繁瑣需時而又其效不彰的。

官媒《環球時報》呼籲香港應該化問題為商機,果真越俎代庖,香港人何其幸福,要共產黨的黨報來教我們做生意。

(於2013年3月8日刊登於信報) 

留言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