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經濟的三岔口


青是中國學生,留學日本已經4年,公餘時兼職導遊。他告訴我他很喜歡日本這個地方,國民彬彬有禮、沒有階級觀念。普通一個白領都是很專注工作,不會好高騖遠,像中國的上班族般整天夢想發達,他覺得在日本的生活很愜意,沒有壓力,希望畢業後能夠留在日本發展。 


上月往東京開會,過往代表銀行出差,接觸的都是行家。這一次比較特別,接觸了很多當地豪門的後代,他們經營的都是實業,不是金融。麻生巖先生家勢顯赫,伯父麻生太郎是前日本首相(2008年9月至2009年9月),亦是現屆自民黨內閣的副首相,麻生太郎曾經代表日本參加1976年滿地可奧運射擊比賽,在很多日本人眼中是紈絝子弟。

麻生家族以煤礦生意起家,到了今天已經是第四代,煤礦生意早就沒落,今天家族生意包括建材、醫療、人力資源和資訊科技。和很多日本人一樣,他對日本經歷迷失的20年感到很洩氣,我問他為什麼一些過往很響噹噹的品牌,像新力(大陸稱之為索尼)和聲寶(夏普)會陷入財政危機?麻生解釋:第一代的創業者有大無畏的精神,但第二線的高管,當年為了競逐接班,管理都避免出錯,生意因此愈做愈保守,以致失去競爭力。他對年前日本放寬教育政策,令學生質素下降,也很不以為然。

從人口結構看,日本是一個日趨老邁的國家,商業王國的承傳是一個很大的問題。日本有很多中小企業擁有高水平的產品和科技,過往專注國內,沒有發展海外市場。今天,第一代的創業者快要退下火線,公司卻要面對本土市場收縮,不要說發揚光大,單是如何維持下去,也是費煞思量。我們在日本的分公司,近年也接受很多這類型公司的委託,在海外找尋戰略合作伙伴和開拓市場。

青說日本沒有階級,只是錯覺而已,我的日本朋友告訴我:在日本,財閥、政客、上班族、甚至黑社會都有他們自己的圈子,要衝破圈子之間的玻璃牆並不容易,因循保守(亦可說是注重團體精神)的日本人不會輕易挑戰社會常規。阿青的言論亦反映中國在經歷過經濟超速增長後的後遺症,白手興家已經愈來愈難,好的機會都被有社會關係的官員或太子黨把持,有野心卻欠機會帶來的不滿是中國社會的隱憂。


(於2013年5月6日刊登於明報) 

留言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