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強之路

最近看了《富強之路從慈禧開始的長征》, 是英文書《Wealth & Power – China’s Long March to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作者是夏偉(Orville Schell)和魯樂漢(John Delury), 美國亞洲協會(Asian Society)中美研究中心所贊助出版. 我看的中文譯本, 翻譯者是潘勛().  
近年我看中國近代史書籍, 當中有作者是外國人, 有陣倒比中國作者角度新鮮, 概括性強.  也許老外沒有我們那麼熟悉中國文化, 反而避免了只見樹木不見森林, 較容易從大處看事情;  此外, 他們沒有歷史政治包袱, 立場比較中立.
本書作者利用一些標誌式人物去解釋過去150年中國富強運動, 當中包括魏源、馮桂芬、慈禧太后、梁啟超、孫中山、陳獨秀、蔣介石、毛澤東、鄧小平、朱鎔基和劉曉波.  個人覺得寫得較好的是慈禧太后、梁啟超、孫中山鄧小平幾章.
談慈禧太后的一, 作者對一些後世對慈禧太后的反面評價提出反駁, 例如慈禧的性醜聞是捏造, 始作俑者是傑出但又很腐敗英國人巴恪思(Edmund Backhouse), 他是個漢學家兼狂想者, 王爾德之流(71).  另一方面就是百日維新之後, 慈禧太后為了保住清室的顏面, 將政變的責任推給康有為及梁啟超等人, 保住光緒, 導致日後康梁在國外製造了大量反慈禧的黑材料.  客觀地看, 慈禧太后其實並不抗拒改革, 但正如歷史上所有家天下的領導人, 她著緊滿清人的命運多於中國的.   坦白說, 即使到了今天, 很多中國人心中有的是朝代, 而不是國家.   如果我們用她的眼光去看, 一個沒有滿清皇朝的中國又與她有何干呢? 這個難題是今日身兼國家主席和共產黨書記同樣面對的: 究竟是黨大抑或國大?
寫梁啟超, 章首是這樣的:梁啟超的墓碑目前草木叢生, 頗堪回味, 適足以看到他留給後人的事功, 已陷入漶漫難辨 (198).  的確梁啟超是稱得上是少露頭角的才子, 他的學說影響了陳獨秀毛澤東等整整一代五四知識份子.   然而, 他的政治生涯卻以『太無成見之故, 往往徇物而奪其所守』(120).
跟著談的是孫中山.  書中將孫中山描繪成一個口若懸河及充滿理想的人, 但在對自己的政治實力的計算卻非常務實, 所以他很快便將臨時大總統一職讓予真正具實力的袁世凱.  推翻帝制之後, 由於實力薄弱, 孫中山只能依賴南方軍事實力的支持.  孫中山既非大思想家, 大政治家, 更稱不上是文風簡練的作家.  三民主義細看是流於粗疏, 當日推翻滿清打的是恢復漢族主權的牌, 但很快他就明白要維持中國這樣大的版圖, 一定要提出五族共和, 不然整個大北東便不再是中國的了.書中引用一傳記作家說:“如果說孫中山有一恆久不斷的才華, 就是一直失敗”.
書中也用了一章去評論陳獨秀, 中國共產黨的創黨人物 (今天我和很多大陸的年青人提起陳獨秀, 他們都是印象模糊的).     書中提到陳獨秀像很多中國的改革份子般, 到了生命的盡頭時, 原先隱藏的儒家基因開始重新浮現, 潛身於考究學, 埋首古籍.  陳獨秀過世之前, 對中國改革他是非常悲觀的.  『他提醒大家不應仍做富國強兵的好夢』(176).
書中用了兩章來寫鄧小平, 帶出鄧小平的實用主義在中國歷史上的開創性.  對鄧小平的評價非常正面.  例如書裡提及鄧的女兒鄧榕語及父親:爸爸從來不談自己』(264).   回顧歷史, 亦只有一個不將自己上落放在心中的政治家才能為中國成就大事.  鄧小平是近代第一個政治家不在體用之間糾纏, 放棄討論形式主義. 『想在鄧小平身後去憑弔他的人卻無處可去, 他的紀念碑便是中國恢復富強』(320).
『中國的富強夢好比一組基因, 穩穩地紮根在(中國人)的基因內, 忠實地一代又一代傳下去.(384).  書中並沒有為中國還未走完的富強之路提出答案, 只是提出更多的問號.
最後作者問:『只要他們獲准享受成長中的財富, 追求更好的生活, 只要他們的國家慢慢走向富強, 在世界上取得少許偉大地位, 那他們就不挑戰權威統治?(395)
()      台灣八旗文化/遠足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出版 2014.2
(2015316日刊登於蘋果日報)

留言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