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視風雲補遺

David是英國人, 伊頓公學畢業, 沒有唸大學便加入昔日的英資大行霸菱證券, 輾轉來到亞洲.   90年代未期, 我任職加資投行 CIBC Financial Products管交易.  1995霸菱因為交易員李森(Nick Leeson)“炒燶”期指而倒閉.   我們把它們整個可換股債券(convertible bond)團隊過來.  David是團隊裡面的交易員, 年紀很輕.   有些CB 交易員是很技術型, 花很多時間鑽研數學模型, 什麼volatility, credit spread, correlation等等, David不是, 他靠的是敏銳的市場觸角, street smart.   記憶中, David那陣子已經有一韓裔女友.

CIBC FB後來解散, David輾轉加入了荷蘭銀行, 後來還升任股票部門的亞洲第一把手, 他掌舵後, 主力做衍生工具和結構性產品, 把傳統現貨股票業務的部門員工裁了一截, 並且收緊開支, 現貨銷售部和研究部的同事叫苦連天.

2008, 蘇格蘭皇家銀行牽頭花了700億英鎊收購荷蘭銀行, 是歷史上最昂貴的銀行收購.   我那時候任職蘇皇, 亦是因為這機緣和David再碰頭.  蘇皇的盡職調查發現荷蘭銀行的資產內有一手亞洲電視的可換股債券, 倫敦方面著我打聽一下, 我問David這是什麼東西.  他力挺投資賺錢潛力很高, 他之前曾經將一小部份的債券高價賣予一對沖基金, 我想是替債券mark-to-market.  

可換股債屬於 夾層資本(mezzanine capital), 回報部份來自定息收入, 部份來自股權增值, 總回報率一般在15%20%之間, 我不明白David如何將這項目推銷給銀行的高層, 按道理, 那時亞視仍在虧本, 應該沒有付息的能力, 至於說是股權增值, 除非你看到亞視政治含金量, 否則一個長期虧本的電視台, 要增值又談何容易呢?

筆交易的起源要由費道宜( Louis Page)說起.   費道宜本來是無線電視的董事總經理, 邵逸夫契仔之稱.  方小姐掌權邵氏後, 因為帳目與費道宜產生爭拗, 費後來倒戈加入亞視, 任職行政總裁.  2007, 費道宜出面拉攏查懋聲家族入股亞視, 主要資金來自發行可換股債券, 認購者是由費道宜及荷蘭銀行共同持有的項目公司Alnery, 代表亞視的47.58%權益, 這是查懋聲入主亞視之始.  蔡衍明後來入股亞視亦是通過買入這手可換股債券.

亞視由前身的麗的年代的澳洲財團、到邱德根、到林百欣、到劉長樂、到吳征、到陳永祺、到查懋聲、到蔡衍明到王征.   1998年以還, 後林伯時代的亞視有點像中國歷史上的五胡十六國.  荷蘭銀行這手債券是其中一片段, 結果查家留下來, 費道宜很快便蟬過別枝. 


David一直對娛樂事業情有獨鍾, 任職荷蘭銀行時曾經投資一韓國電影公司,  曾製作電影《三國之見龍卸甲》, 片末的製片人名單可以看到David的名字.   一直以來, David身邊繞著不少韓籍佳麗, 他招呼“客戶”手段闊綽, 當年的expense report非常“出位”.    今天主力網上教育, 在韓國開發了教育軟件公司, 據聞費道宜亦是股東之一. 


(2015522日刊登於明報)

留言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