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說香港才女

最近看了鄧小宇的《女人就是人》,書裡採集了三十多年鄧小宇《號外》寫有關香港城中女性名人的文章。《號外》是陪著的成長的一本雜誌,1976年由陳冠中、世文、鄧小宇及胡君毅領當日香港中產社會品味,一時風。今天的年青人如果認識鄧小宇可能是因為他的弟弟是電視藝人鄧梓鋒(鄧原名鄧小鋒,在三兄弟中居幼,因為鄧爸爸是梅蘭芳的戲迷,因此用了梅的劇目《宇鋒》替小孩命名)

《女人就是人》這本書談的女性很多,其中包括亦舒、林燕妮、蘭、宋懷桂、李琳琳、孫寶玲、芝、周芹、周英華夫婦(Michael and Tina Chow)志怡、狄娜、狄波拉、郭志清(Joyce Ma)黎海寧、唐書璇、黃韻詩、柴文意、陳韻文、徐小鳳、陸離、西西嘉蓮、許綺蓮、方盈、黃筑筠等等

提到的女專欄作家有三位林燕妮、亦舒圓圓。前兩位今天仍創作不斷, 圓圓的文章倒很少見 圓圓名莫圓莊,另有筆名綠袖子查良鏞先生的中文秘書。鬼才黃霑曾經用她的名字做一不文(射一女性器官),據聞惹得莫小姐不大高興。

幼時家裡訂閱《明報》,這三作家都是當時副刊上很受歡迎的作者。 林燕妮、亦舒和圓圓早得大名,李碧華應該算是緊接的第二代。接棒的是早熟的鍾曉陽和黃碧雲。 作為一個消費者,讀這些作家的文章,純粹是心之所好,沒有什麼嚴謹的出發點和系統

,  我喜歡亦舒的散文,欣賞她的珠璣她的小說我覺得是千篇一律,看過《的故事》,其他都是有點浪費時間。鄧小宇圓圓的文章過於說教,我中學生時代看,倒受她的正氣凜然吸引。林燕妮,坦白說不是我的那杯茶,她描述的花花世界對我來說並沒有很大的吸引力。 李碧華的小說,情節創新,到了今天,她是我少數仍然願意投資時間的消閒作家。

年紀大了開始珍惜光陰,已經很少花讀書時間在這些純粹消閒的讀物中。就像年青時我和很多讀者一樣都曾經是金庸小說迷,但今天多了一點歷史知識沉澱,坦白說已經很難回復當年讀書劍射鵰的熱情

談到《明報》副刊,當年的散文以沙翁筆名發表,我敬重倪老今天仍然堅持反共。當年我追讀的作家,很多已離世,包括簡而清、項莊(原名董千里)及黃霑。

《明報》過往的立場反共,有說是金庸小說和1967年暴動造就了《明報》。我這一代人,不少是看《明報》長大的,幾十年走過,由懼共到迎共的人還真的不少。 今天在香港最拒共的倒不是我這一輩,而是中國經濟起飛之後才出生的八九十後,失兩代人的心,共產黨真的要檢討一下,是不是靠銀彈就可以折服人心呢?

很多香港人視八十年代為光輝歲月,其實這是經濟成長的定律,那陣子看似無盡的增長和向上社會流動性是無可能永遠維持的。

《號外》在2013年時被廣州現代傳播集團收購。《明報》老闆早就由查先生輾轉變了張先生, 這篇文章算是我對集體回憶的一點貢獻吧!


(201558日刊登於明報)

留言

  1. 我是1957年生的,讀此文章有如重回當年!圓圓有些散文至今難忘,也是我對當年文壇僅有的回憶了!

    回覆刪除
  2. 記得圓圓訪問華叔, 到結尾, 華叔說, 是非係越辯越明, 圓圓答曰, 佛經話, 是非以不辯為明

    回覆刪除

發佈留言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