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可以依賴傳媒老闆嗎?


明報執總編被裁, 員工和不少專欄作家反應甚大. 安裕的文章我常讀, 但真是孤陋寡聞, 事發後才知道安裕是姜國元先生的筆名(亦證明自己的喜好, 不以名氣職位為依歸)

傳媒高層離職, 永遠惹來猜測下筆寫這篇《翼的聯想》前, 我沒有跟我的傳媒朋友討論, (不敢滔光, 我其實不算是傳媒人, 只是很多年前在報社裡全職工作了六個月, 認識了一些好朋友, 一直交往至今) . 雖然他們都很接近廚房, 應該知道廚房裡發生什麼事.   但我更相信他們是有立場的

 公正的媒體是社會之福.  但這當中又有多少是傳媒老闆的責任?

阿里巴巴去年年底收購了馬雲的《南華早報》, 馬老闆追求內容, 當然是做生意張老闆投資《明報》多年, 整個紙媒產業即使加上馬來西亞的報紙, 只是張老闆身家的零頭而已但論社會影響力, 能夠擁有一份號稱香港最有公信力的報紙, 自然在國家領導人眼中也舉足輕重

富豪看媒體, 有人視之為投資、或視之為收藏、亦有人視之為惹火尤物, 碰不得很多年前, 曾經替香港一份不賺錢的老牌財經報紙尋買家, 跟一些本地“大孖沙”接觸過, 很多的反應都是:“錢不是問題, 但太敏感了”聞說李二公子買《信報》, 父親大人也曾經勸他放棄.

品牌是值錢的, 不然《華盛頓郵報》(2013年賣給亞馬遜的創辦人貝索斯)和《南華早報》就不會賣得那麼好的價錢.  但維持報紙的品牌, 靠的是人材, 所以理論上單從商業考慮, 好的編輯和貪錢的老闆利益是一致的.   問題是當老闆最著緊的不是錢(或不單止是錢的時候), 員工的熱情就有可能變了負資產.
老闆用真金白銀做生意, 是否同時也接受社會責任(紙媒跟電視台不同, 沒有受政府監管), 縱使法律上沒有要求?  再者, 如何體驗社會責任?  社會責任又跟政治立場有沒有關係總不成只有泛民才代表社會公義(雖然我是泛民和佔中的支持者).  理論上, 政治立場和具公信力的新聞是沒有衝突的.  我期待《大公報》有一天成為香港最具公信力的報紙.

擁有一個公正的媒體, 不單是傳媒老闆的責任, 更是讀者的責任.   大家都說要不偏不倚, 要真實客觀大部份的讀者卻是在享受嗟之來食, 何曾為其付出代價.  很多讀者甚至連動腦筋都不願意, 更枉論用金錢或行動來支持傳媒.   我們用最懶惰的方法從媒體上攝取sensation, 我們何曾認真地思考問題的多面性

從現實看, 要令媒體的中立性和私人老闆的荷包脫鉤, 現行的制度有幾個可能性:-

一、政府出錢 : 如香港的香港電台、美國的PBS, 當然有建制派會認為“狗咬主人”是大逆不道;
二、眾籌 : 民間的出錢集成囊, 像維奇網(Wikipedia);
三、設立獨立的信託組織, 主編的任辭必須得到信託人的同意.

是時候我們為香港媒體的未來動動腦筋.  旗幟鮮明並不難, 不以情奪理才考真功夫, 這是姜先生的文風.  再讀書架上的《安裕週記》, 一句 : 文章乾淨.

(2016428日刊登於明報)


留言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