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貸不能取代銀行的地方


中國政府大力打擊網貸, 連帶新公司註冊,如果名字有類似金融的申請也都被積壓.  這是典型中國近年處理新興行業的態度, 由超鬆變作超緊, 之後時鬆時緊…. 就像彈簧般左右擺, 最後取得平衡.  中國網貸遇著酸風, 美國網貸亦好不了多少, 行業龍頭, 曾經是基金界愛股的Lending Club自從上市之後, 股價拾級而下.  今年5, Lending Club總裁Renaud Laplanche因為被揭發在文件上作假, 引疚辭職, 全球網貸業真是屋漏偏逢連夜雨.

我堅信互聯網金融會一波接一波, 最終改變了金融業的面目.  但並不代表銀行的末日將屆, 因為他們的作用有些仍然未能被目前的網貸業代替.  溯本追源, 傳統銀行有三個主要角色:-

1.        擔當資金和需要資金者之間的橋樑;
2.        用資本承擔信貸風險;
3.        利用經驗和有效的資料搜集方法評估信貸風險.

先說第一種作用, 在中國, 中介機構所收取的渠道費是跡近剥削, 我有客戶最近想申請了一個非銀行類的金融牌照, 找我替他招引外資參股, 我問他要一個商業計劃書.  他說在中國牌照有價, 生意只是其次; 拿了牌照回來, 即使放在夾萬裡不動, 十年八載後拿出來仍是奇貨可居.   的確, 你看銀行業、保險業、資產管理公司、信託公司, 每一個行業的持牌經營者憑著牌照便可以謀取很大的暴利.   國內基金界的朋友告訴我, 現在很多新的公募基金通過銀行或證券公司發行, 管理費和分紅的七成被中介機構拿走的.  怪不得傳統公募基金的基金經理都嚷著要跳槽, 轉行做陽光私募“搵真銀”去也.  朝這個角度, 互聯網金融能夠去渠道, 將資金的供與求以最便宜的方法連在一起, 應該是大有可為的. 

至於銀行的第2個作用: 用自身資本去支持貸款, 由於中國整個信貸市場, 資訊和分析工具都很貧乏, 因此銀行便仍然很重要.   存戶放錢入銀行, 銀行再將這些錢轉化成貸款放去出, 這中間存戶並沒有直接面對單項的信貸風險, 銀行用低成本吸取存款, 但另方面亦答允在能力範圍之內用自己的股本去承擔信貸損失, 這和網貸的借款人和放款者直接面對面“隻抽”是兩個完全不同的商業模式.  在可見的將來, 很多不願意承擔風險的客戶仍然會將資金存在銀行, 讓銀行作貸款決定. 

中國的國情和先進國家如美國等亦有很大的分別, 在美國資訊比較發達、金融分析工具眾多, Lending Club的生意慢慢已經從P2P發展成P2I, I就是Institution, 金融機構.  因為愈來愈多的金融機構, 例如對沖基金或投行都希望從Lending Club這些平台吸取資產, 作為自營投資也好、打包證券化出售也好, 這平台提供一個很便宜的資產積累方法, 比起用磚頭開分行, 省錢很多.  今次Lending Club出的亂子, 原因就是投行富瑞金融 (Jefferies)要求Lending Club按一定的條款收購債務, 後來發覺Laplanche偽造了債務條款, 東窗事發, Laplanche被迫黯然下台. 

至於說銀行的第三個功能: 有系統地搜集和分析信貸資料, 從而作出投資決定. 隨著人功智能突飛猛進, 愈來愈多人相信這功能很快會被電腦所代替.  一如前述, Lending Club上台後, 很多對沖基金利用數學模式在它的平台收購高回報低風險的債項, 銀行不再是唯一的信貸風險專家。

網貸發展下去, 一就是堅持走純粹渠道的路, 對投資者的輔導包括項目定價便很重要; 二就是改變經營模式, 像銀行般用自己的資本去支持信貸活動, 慢慢變成了銀行, 監管成本也會增加.

後記:          最新消息傳來, 中國網遊大佬盛大集團收購了Lending Club 11.7%的股權, 正是: 有人辭官歸故里, 有大人漏夜趕科場.

(2016530日刊登於蘋果日報)



留言

  1. 传统投行倒是可以为互联网金融评估项目风险,涉及结构产品。只是传统银行会让这些通道愉快成长起来吗?

    回覆刪除

發佈留言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