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P的謾罵


上週旅次台北, 410日台灣《中國時報》頭版:“柯P左右開左右開弓, 批港沒靈魂, 訕星鳥籠金絲雀”, 事緣台北市長柯文哲49日出席活動演講時, 再次批評“香港連自由的靈魂也沒有了”.  他並且提到日前出訪東南亞, “各國都對台灣的民主自由羨慕到流口水.   泰國政變三年多了, 還沒有選舉; 馬來西亞華人和馬來人衝突;  印度的印度教和伊斯蘭教的無法融合; 新加坡就更不用講了, 像是住在鳥籠裡場的金絲雀”.  柯市長的一番話無疑是帶政治秀味道.

很多香港人都欣賞寶島這杯茶, 縱使台灣這幾年的經濟增長率落後於同為亞洲四小龍的新加坡和香港. 但朝好的方面看, 台灣社會卻有一種亢奮之後的平靜.  作家陳冠中在香港、台北、上海和北京都居停過, 最欣賞的是台北的社區生活.  小區裡既有人住的地方, 亦有商業和零售生意.  香港本來經濟已經進入成熟期, 市民開始找尋經濟以外的生活質素; 然而因為北水湧入, 將每一個人的賺錢神經又再次拉緊.    

作為一個遊客, 我看到的是台灣是一個縮版的日本 通脹低、商店重服務精神, 我常常用一個地區的洗手間的整潔程度來形容當地的文明.  我記得有一次在宜蘭的小店內吃海鮮, 地方很簡陋, 但洗手間卻相當整潔.  大事本來就應該從小事做起.  

作為一個喜歡打書釘的人, 台灣給我的另一個驚喜就是有機會接觸日本人寫的中國歷史.  我在台灣的書店看到不少日本作家評論民國和晚清的書,  翻譯的是台灣作家.  台灣因為受日治時期影響, 學者懂日語者甚眾, 近年綠黨興起, 大家再沒有“中華膠”的包袱, 這些譯作的觀點和我們一般在香港看到的有很大分別, 不一定是對的, 但今天民粹泛濫, 參考別人對中國歷史的看法, 有益世道.

我認識有些香港朋友寧願放棄香港的賺錢機會, 換取台灣的生活方式, 但我亦遇到不少台灣朋友因為嚮往大陸的商機而植根大陸.  根據官方數字, 100萬台胞居住在大陸, 但其實有很多台灣人在大陸工作卻沒有納稅(當中有不少是老闆), 因此真正的台胞數目可能遠超過這個數字.

社會沒有絕對的壞, 亦沒有絕對的好.  有人樂山, 有人樂水, 其實最重要的是有選擇, 為政者就是要為人民提供選擇.

(2017413日刊登於明報)


留言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