郵購大佬的衰落
在北美生活過的朋友肯定不會對Sears這品牌感到陌生, 差不多每一個大型購物中心都有它的店. 美國和加拿大的Sears店已分家, 近年兩者都遇上財困, 加拿大的Sears在6月宣佈進入破產保護令. 10月因為拯救無方宣佈清盤, 全線割價清貨, 引來不少淘便宜的消費者. 我在網上看到店內的顧客搶貨的情形, 貨品弄得亂七八糟, 有點像長洲搶包山的樣子.
Sears的美國母公司全名是Sears, Roebuck & Company, 創立於1880年, 總部原先設在芝加哥, 樓高110層的Sears Tower (正名是The
Willis Tower)曾經是全世界最高摩天大廈, 亦是芝加哥的地標. 但近年總部已經遷往市郊的Hoffman Estates.
早期Sears曾經是全美國最大的零售商, 上世紀八十年代中才被Walmart超越. Sears 很早便進軍金融業, 戰前已經收購了保險公司All States Insurance. 上世紀後期曾經營信用卡(Discovery Card)和證券業務(Dean Witter Reynolds).
遠在互聯網出現在這世界之前, 有種生意叫郵購, Sears是郵購的鼻祖. 當年鄉間農夫要買家庭用品和衣服時, 一就是跑小鎮的商店, 但這些店提供的貨品種類少而且價錢高, Sears的貨品目錄為顧客提供更多選擇和低廉的價錢. 第一本的Sears貨品目錄出版於1888年. 我學生時代閱報時得知有這樣服務, 感到很好奇, 寫信到美國跟公司要了一本, 當郵差送來厚厚的一本Sears貨品目錄, 心裡很雀躍. 雖然這些穿在洋人身上的衣服, 看上去很別緻, 但我卻沒有實際越洋交易過. 很多年之後, 我移民加拿大, Sears給我的印象是主打家用電器, 像雪櫃洗衣機等whitegoods.
2005年,
美國Sears被另一家連鎖店Kmart收購, 策劃者是一家專攻零售業的對沖基金叫ESL, 創辦人是Edward S Lambert. ESL亦是美加Sears的最大股東, Lambert是畢菲特價值投資的信徒, 世紀初曾經是投資界的明星.
2004年,
Lambert成為首位年收入超過1億(美元。下同)的基金經理.
2006年,
他的身家是38億, 是當年美國康乃狄克州的首富.
他一手策劃Kmart收購Sears, 從股價角度, 這是聰明的一著, 但他卻忽視了跟著下來的管理問題.
很多人將Sears的衰落歸咎於電商. 但是如果你細看Sears的業務, 你會發現其實在電子商務還未誕生的年代, Sears已經用非傳統的方法 – 郵寄和客戶接觸. 然而在新時代裡, Sears並沒有成功地發揮它的基因優勢. Sears對電子商務曾經充滿野心, 它甚至利用自己在物流上的專長為其他電商提供送貨服務. 但要巨無霸真正破舊立新並不容易. 評論歸疚Sears的失敗在於管理層不夠專注和缺乏破釜沉舟的精神. 結果時不予我.
(於2017年10月27日刊登於明報)
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