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中國歷史看香港今天的金權關係

有兩年沒有離開香港了,因為要出席女兒的大學畢業禮,順帶探訪問溫哥華的家兄,行程走訪了三個城市,分別是三藩市、北卡羅納州杜克大學的所在地杜倫市 (Durham)和溫哥華。在飛機上讀了一些已買了一段時間卻沒有空暇看完的書,包括余英時教授的《歷史與思想》〔新版〕(牛津, 2020)。書中有些材料也可以借古為鑒,例如商人在傳統中國大一統社會上的地位。

「…關於商人沒有政治權力,我們也可以從科舉制度來說明:唐代商人不能參加科舉考試,兒子也不能參加;宋代稍稍放寬,兒子可以考試;至明清,商人可以納捐。這一方面足以說明,中國在傳統中變化的情形,另方面也可以看出商人在政治上受相當的輕視,儘管很多官僚願意跟商人勾結,甚至願意經商,但商人不能成為社會上的中堅勢力,皇帝只與士大夫共治天下,這裏更能看出中國大一統政治傳統的巨大影響。在中國歷史上,由貴而富是正常的途徑,由富而貴則是例外;而且,既貴且富比較有保障,富而不貴並不安全…」 (287頁) 。 中國崛起了,但這醬缸文化卻一直留存下來。士大夫轉身成為黨員,大陸民企商人要到了20年前,在江澤民提出「三個代表」思想之後,才可以加入共產黨。

談到知識分子與皇帝共治天下,余說:「…儒家一向是希望想用道德來控制政治,馴服赤裸裸的權力,宋儒尤其如此,強調理尊於勢。但事實上,儒家的努力並無顯著效果,這是因為儒家無法用制度來限制君權,皇帝並沒有變成聖人…」(289頁) 。

李家超順利當選特首,競選顧問團和主席團共148人, 網羅城中「大孖沙」,粒粒皆星,聲勢為歷屆之最。表面雖然如此, 其實特區的金權關係, 佷早便已經變了質。(喜歡看書的李嘉誠先生,目睹這幾年香港的變化,感受應該特別深。)習主席派一個與香港零關係的駱惠寧入主中聯辦,牆上寫甚麼,已經很清楚。


(於2022年5月15日刊登於明報)

(圖片來源:明報)

留言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