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化有可為

久歷波折的西九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七月終於開幕了。香港一直被謔稱文化沙漠,且看這博物館又能否為香港加分。故宮的藏品代表中原華夏文化,當中不乏宋朝精品。

宋朝是一個積弱的朝代,一直受北方遼、西夏、金等強敵的威脅,但文化上卻是中華歷史的一個高峰,製造了當時全世界工業水準最高的工業製成品,包括陶瓷、絲綢和印刷。武功既然力有不逮,宋朝轉而積極發展文化。當精力和錢財不再專注於戰爭上,而轉移到文化上,可以發展出驚人的力量。

但其實單一以國力來作為衡量一個朝代的優劣,是有欠公允的。套用在今天的香港,我們是否應該視GDP增長為唯一發展目標,而忽略我們在文化上的成就呢?

當然發展文化也要有合適的土壤。在中國歷史上,宋朝文人是罕有地政治上不用擔驚受怕的。宋太祖本身是武將出身,杯酒釋兵權,對文人反而有一種特別的尊重。 立國當初,宋太祖誓碑明文「不殺士大夫」。藝術家有了這份自信和安全感便可以自由創作。 

故宮博物館在香港設分館,固然是好事。但文化可以用很多形式出現,宋詞比起唐詩更接近音樂,更從知識份子走入民間。最近,我在YouTube上重看八十年代的香港粵語流行曲頒獎典禮盛況。香港的流行曲何嘗不是一種文化的表達。 我覺得香港的本土文化大有可為,甚至可以豐富中國未來發展的內容。

甚麼是香港文化呢?是中西新舊並容的、是跳脫的、是沒有包袱的。相對起大陸文化因為政治運動而出現斷層,香港更能擔當承先啟後的角色。作為前殖民地,香港既有東方根,復有西方風。香港不會是中華文化的主流,但作為支流,亦有它的獨特可貴之處。

近日,推崇香港特色好像是犯禁般,往往惹來不少大陸網民攻擊,我覺得這是完全不理智的,中央和特區政府有責任匡正視聽。

後記:文章部份內容參考台灣學者蔣勳所著的《感覺宋詞》(有鹿文化.2018)


(於2022年5月22日刊登於明報)

(圖片來源:明報)


留言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