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國際化不一定帶來強勢
任總說:「人民幣國際化經過20年,才走過今天的地步,較他預期慢。」任總太客氣了,人民幣國際化的成績表絕對是一個F-。按SWIFT的全球支付貨幣排名,人民幣佔比長期排在10%之下,與中國的龐大進出口量,完全不成正比。
我看人民幣國際化這條路, 仍然是漫長而且荊棘滿途的。近日,更出現國際化導致滙價下跌的吊詭現象。
美元兌人民幣自從去年9月「破7」之後,年初人民幣雖然收復失地,但5月下旬又再度「破7」。 7月,人民幣曾低見7.25,接近一年低位。人民幣疲弱主要是因為相對美元的息差。過往美元利息長時間低於人民幣,但自去年年初起,美國揭開加息潮,2012年7月以還,兩地的息差便出現倒掛。 執筆時,人民幣的三個月短息低於美金近3%。息差再加上大家不看好的中國經濟,覺得北京仍然要維持低息來刺激經濟活動,套戥者便更加踴躍做人民幣短倉。還好,在岸人民幣市場仍然受官方的「中間價」格指導,而離岸價(CNH)和在岸價(CNY)目前仍未出現很大分歧,系統尚未承受過多的壓力。
息差之外,近期市場亦出現一批擬似的人民幣拋售者。有說,中國向俄羅斯購買石油, 為了避開美元結算系統,雙方選擇以人民幣交易。俄羅斯獲取人民幣之後,苦無投資機會,只好在市場拋售人民幣。我早前亦接過一些俄羅斯客戶的查詢,他們在俄國擁有大量的人民幣頭寸,因為當地的中資銀行的存款利息非常低,想將資金調往香港,找尋人民幣投資機會。很自然類似背景的人,都會是潛在的人民幣賣家。
另一種人民幣的潛在賣家是曾經和中國簽署貨幣掉期協議(Currency Swap)的發展中國家。阿根廷是其中一個主要國家。按六月底的數字,阿根廷和中國迄今簽了1300億人民幣等值的貨幣掉期協議。貨幣掉期的設計是:一個國家貸出自己國家的貨幣,同時間借入對手國家的貨幣。如果將借出和歸還頭尾兩腳都一併算在內,掉期協議本身不存在方向性的外匯買賣,理論上不會影嚮滙價。但如果單單考慮為首的那一支交易,便是阿根廷拿到了人民幣,中國拿到了阿根廷披索,中國可能將披索放在一邊不用(因為協議到期日始終要將披索償還給阿根廷),但阿根廷外匯短缺,拿到了人民幣之後,為救燃眉之急,很有機會在外匯市場拋售人民幣換取美元。
俄羅斯用人民幣賣石油也好,阿根廷借人民幣也好,這些在人民幣國際化的層面看,都是正面的。然而,在缺乏人民幣投資工具的情況下,卻間接對人民幣匯價做成壓力。所以說,國際化不一定帶來強勢的人民幣。
(於2023年7月16日刊登於明報)
(圖片來源:明報)
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