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鯨業是西方最早的創投基金


上週談小布氏鯨命殞香江,意猶未盡,今期想談一下捕鯨業的經濟史。

雖然今天基於人道理由,捕鯨業差不多已經在地球絕跡,但人類捕鯨有很長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三千年。

早期的捕鯨活動大部份是近岸的漁民,垂涎鯨魚身上的豐富資源,進行獵殺,目標是遊進淺水區的鯨魚。大規模的遠洋捕鯨團隊,要追溯到17世紀中葉歐洲人組織的捕鯨隊。

踏入18世紀30年代,美國成了捕鯨大國。位於美國麻省的南塔克特島(Nantucket Island)是世界捕鯨中心,名著《無比敵》開篇便是以該地為背景。

人類捕獵鯨魚,取得的肉食之外,鯨魚的內臟同樣提供豐富的蛋白質、脂肪、維他命和礦物質,鯨鬚可以編織成各種用品和作魚絲,鯨骨可改裝成各樣的工具,鯨油在還未有石油的年代是一珍貴的燃料和潤滑劑,也可用來製造肥皂和供食用。

鯨魚的經濟價值越來越受人重視,捕獵的目標也轉移到體積更大和在深海出沒的抹香鯨。抹香鯨身上的脂肪Spermaceti被視為比其他鯨油更珍貴。那陣,由北美出發的遠征隊,會遠赴南太平洋和南極洲捕鯨。有些捕鯨船因為找不到鯨魚,要經年才返家。

我手頭上有一份2016年1月2日出版的《經濟學人》剪報,文章將18世紀的捕鯨業比作今天的科創企業:風險大、回報高、依賴初創資金。捕鯨隊很早便學懂利用公司集資,當時美國有六個州容許捕鯨公司發行股票。當日捕鯨業的年回報率大概在14%左右,很不錯。當時全世界有約900艘捕鯨船,700艘是屬於美國人的,七成美國捕鯨公司都來自南塔克特島附近的新伯福市(New Bedford)。投資者通常可以取得一半至三份之二的捕鯨盈利,餘下的歸船員的按階級分配。當然,亦有了不少的捕鯨隊是虧本的,甚至空手而回。

踏入20世紀,由於引進新技術,英國和挪威開始領導捕鯨業,英國提供很多資金,挪威是捕鯨隊的主要組織人。上世紀初,捕殺鯨魚的數目由每年的2000條激增至20,000條,1961年,全球殺鯨量達到高峰的66,000條。

理論上,商業捕魚在1990年代開始被禁,但挪威、冰島和日本以科學研究為理由,仍然進行捕鯨活動。今天,全球的每年的捕鯨數大約在2000條左右。(誤進捕魚拖網而被殺害的海豚和體積較少的鯨魚,估計每年卻有30萬之數!)

(於2023年8月13日刊登於明報)

(圖片來源:灼見名家)

留言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