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分左右,建制都會是輸家

今年是全球選舉年,各個地方不同等級的政府都會舉行大選。單是六月,已有兩齣重頭戲;一是為期七週分七個階段舉行的印度國會大選:二是歐洲議會選舉。前者,在任總理莫廸領導的印度人民黨,爆冷未能贏得過半議席。至於六月九日舉行的歐洲議會大選,極右政黨增加了二十多席,而中間派的政黨卻損失了四十多席。法國總統馬克龍斷言不能接受民粹主義冒起,宣佈提前舉行國會大選,希望從選民手中,再次肯定其統治認受性。

之前,美國的民間智庫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re)調查了美國國民對政府的認受程度。該項統計可以追溯至1958年。 2001年,小布殊創了20年新高,認受性高達60%,但自始便每況愈下,2023年最新的數字是16%。我覺得這現象是全球性的,並不是美國獨有,即使是傾銷民粹主義的莫廸,因為是建制的緣故,在剛舉行的大選,仍被選民摑了一巴掌。2016年的美國總統大選,特朗普(他自己也意料不到)意外地勝出,也要歸功於反建制的票。

為什麼建制建制越來越沒有市場?

  1. 這三十多年的低息環境製造了更大的財富差距,富者越富,貧者越貧,擁有資產的遠遠跑贏受薪階級。
  2. 過了火的「政治正確」,尤其是左翼的極端政綱令很多中間派反彈,走向保守的一邊。
  3. 社交媒體的興起。社媒煽動能力強,既可以做神,亦很容易破壞社會領袖的公信力。

民意走偏鋒這現象是值得憂慮是值得的。勇於挑戰權威固然是進步的原動力,但如果只是為挑戰而挑戰,忽略理性分析,放任主觀行事,這便是人類文明的退步。我近期看了很多希特拉的崛起的記錄片,他曾經是那麼受人民喜爱的。德軍入侵奧地利,奧地利人夾道歡迎。的確,人類的良知是很脆弱的,當我們大叫打倒偽君子回歸真性情的同時,也要慎防放棄追求正義,將嬰兒和洗澡水一起倒掉。


(於2024年6月23日刊登於明報)

(圖片來源:灼見名家)

留言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