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美麗的真相
西片A Few Good Man (港譯『義海雄風』)中, 湯告魯斯飾演的海軍律師, 在法庭上窮追猛打, 誓要從基地指揮官積尼高遜口中套出真相. 積咆哮道:「您要真相, 您應付得到真相嗎?」.
* * * *
雷曼兄弟事件, 立法會明年便會引用特權法召開調查會. 調查會雖未啟動, 但我覺得高潮已過, 往下的發展會是燦爛歸於平淡.
大家要接受民主是要付出代價的. 銀行為應付調查會, 要花上的人力物力是事實, 但這是做生意(或止蝕)的成本, 語帶威脅說會影響回購價, 是說不通的. 但話分兩頭, 如果苦主著緊的是錢而不是氣的話, 事情百份之百曝光之後, 推銷手法不當的銀行固然要賠償, 但銀行若果被證明清白, 一定會按章辦事. 過往可能為顧及聲譽,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與苦主討價還價中可能會多點人情分. 但如果事情已去到谷底, 便沒有機會成本. 更重要的是一旦立了先例, 城中的苦主, 又豈止是散戶, 聞說不少是鑽石級的私人銀行客戶, 也已經和律師密謀起義.
有保守派言論認為, 因為立法局議員不是財經專家, 查不出一個果然來, 這論調是精英主義心態作祟. 美國國會年中開聽證會無數, 貴如聯儲局局長, 何嘗不是要板著臉, 給一些可能連供求曲線也弄不清楚的議員『抽稱』. 真正的關鍵是尊貴的議員心裡面想的是選票? 還是真相? 民意的鐘擺沒法擋. 李國寶先生和很多業界人仕努力斡旋, 希望在第十一個鐘頭, 力挽狂瀾於未倒. 事前事後, 我都覺得是枉然. 意圖用小惠小利來勸服苦主和議員的, 其志可嘉, 但難免流於小器.
都說要弄清真相, 就坊間幾個糾纏不清的問題, 且讓我先來一個預告, 疏理一下雷曼兄弟事件這碟意粉:-
1. 誰選擇銀行作為風險主打?
作為承銷行, 銀行考慮是: 一. 貨夠不夠; 二. 風險是否可以對沖. 安排行選擇銀行作為風險主打, 主要是追隨散戶意見. 從安排行的角度看, 很多公司債券的利息比銀行債券還要高, 供應亦不缺. 選用公司(例如IBM)用來作風險主打遠比選用銀行為風險對象來得方便, 但最終仍是接納前線銷售團隊的意見, 選擇以銀行風險作主打.
2. 銀行和顧客是不是零和遊戲.
銀行和投資者的關係, 並不是零和遊戲. 投資者虧了本, 並不代表銀行一定贏錢. 這次的事件, 一家具規模作安排行的銀行主席就曾詢問手下交易室的操盤人『為什麼客輸了錢, 我們比他輸得更慘!』. 從做生意的角度看, 一鳥在手, 遠勝過百鳥在林. 銀行如果有選擇的話, 寧取無風無浪, 將風險完全對沖, 賺取一分錢的安穩利潤, 遠多於追求與或然率掛鉤的一塊錢利潤. 普遍上亦不存在一些人心目中, 銀行將自己不想要的風險, 轉嫁到投資者身上, (有些投行通過迷債速銷CDO是有的).
3. 為什麼知道雷曼兄弟破產, 還要硬推銷那些債券呢?
在整個銀行投資產品營銷架構內, 和客戶接觸的前線投資顧問(現在看起來像推銷員多一點), 一定不是薪金最高的, 更有可能不是金融知識最淵博的. 雷曼兄弟在九月的一個週末形勢急轉直下, 凶終隙末. 八月下旬, 我和雷曼兄弟的一個高層吃飯, 那位仁兄仍是信誓旦旦, 告訴我公司最終一定會被美國政府打救. 這位是年薪八位數字的管理高層, 消息準確度尚且如此, 要求云云零售銀行前線員工掌握分秒在變的全球金融形勢, 是不是有點過苛? 當然無知並不是藉口. 但是如果分銷銀行, 動輒要經驗豐富的博士生在分行作推銷員, 單算成本, 他們就永遠不會賣財富管理產品. 事後孔明, 我們亦可以說這些產品從來都不應該出現.
4. 保險的代價
雷曼兄弟倒閉, 其債券最終接近一文不值, 是有百年一遇. 建立安全網是應該的, 但如果是每天都是危機, 這個安全網的建造價就很昂貴.
真相可能是一個令人意興闌珊的悶局.
(於2008年12月17日刊登於信報)
* * * *
雷曼兄弟事件, 立法會明年便會引用特權法召開調查會. 調查會雖未啟動, 但我覺得高潮已過, 往下的發展會是燦爛歸於平淡.
大家要接受民主是要付出代價的. 銀行為應付調查會, 要花上的人力物力是事實, 但這是做生意(或止蝕)的成本, 語帶威脅說會影響回購價, 是說不通的. 但話分兩頭, 如果苦主著緊的是錢而不是氣的話, 事情百份之百曝光之後, 推銷手法不當的銀行固然要賠償, 但銀行若果被證明清白, 一定會按章辦事. 過往可能為顧及聲譽,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與苦主討價還價中可能會多點人情分. 但如果事情已去到谷底, 便沒有機會成本. 更重要的是一旦立了先例, 城中的苦主, 又豈止是散戶, 聞說不少是鑽石級的私人銀行客戶, 也已經和律師密謀起義.
有保守派言論認為, 因為立法局議員不是財經專家, 查不出一個果然來, 這論調是精英主義心態作祟. 美國國會年中開聽證會無數, 貴如聯儲局局長, 何嘗不是要板著臉, 給一些可能連供求曲線也弄不清楚的議員『抽稱』. 真正的關鍵是尊貴的議員心裡面想的是選票? 還是真相? 民意的鐘擺沒法擋. 李國寶先生和很多業界人仕努力斡旋, 希望在第十一個鐘頭, 力挽狂瀾於未倒. 事前事後, 我都覺得是枉然. 意圖用小惠小利來勸服苦主和議員的, 其志可嘉, 但難免流於小器.
都說要弄清真相, 就坊間幾個糾纏不清的問題, 且讓我先來一個預告, 疏理一下雷曼兄弟事件這碟意粉:-
1. 誰選擇銀行作為風險主打?
作為承銷行, 銀行考慮是: 一. 貨夠不夠; 二. 風險是否可以對沖. 安排行選擇銀行作為風險主打, 主要是追隨散戶意見. 從安排行的角度看, 很多公司債券的利息比銀行債券還要高, 供應亦不缺. 選用公司(例如IBM)用來作風險主打遠比選用銀行為風險對象來得方便, 但最終仍是接納前線銷售團隊的意見, 選擇以銀行風險作主打.
2. 銀行和顧客是不是零和遊戲.
銀行和投資者的關係, 並不是零和遊戲. 投資者虧了本, 並不代表銀行一定贏錢. 這次的事件, 一家具規模作安排行的銀行主席就曾詢問手下交易室的操盤人『為什麼客輸了錢, 我們比他輸得更慘!』. 從做生意的角度看, 一鳥在手, 遠勝過百鳥在林. 銀行如果有選擇的話, 寧取無風無浪, 將風險完全對沖, 賺取一分錢的安穩利潤, 遠多於追求與或然率掛鉤的一塊錢利潤. 普遍上亦不存在一些人心目中, 銀行將自己不想要的風險, 轉嫁到投資者身上, (有些投行通過迷債速銷CDO是有的).
3. 為什麼知道雷曼兄弟破產, 還要硬推銷那些債券呢?
在整個銀行投資產品營銷架構內, 和客戶接觸的前線投資顧問(現在看起來像推銷員多一點), 一定不是薪金最高的, 更有可能不是金融知識最淵博的. 雷曼兄弟在九月的一個週末形勢急轉直下, 凶終隙末. 八月下旬, 我和雷曼兄弟的一個高層吃飯, 那位仁兄仍是信誓旦旦, 告訴我公司最終一定會被美國政府打救. 這位是年薪八位數字的管理高層, 消息準確度尚且如此, 要求云云零售銀行前線員工掌握分秒在變的全球金融形勢, 是不是有點過苛? 當然無知並不是藉口. 但是如果分銷銀行, 動輒要經驗豐富的博士生在分行作推銷員, 單算成本, 他們就永遠不會賣財富管理產品. 事後孔明, 我們亦可以說這些產品從來都不應該出現.
4. 保險的代價
雷曼兄弟倒閉, 其債券最終接近一文不值, 是有百年一遇. 建立安全網是應該的, 但如果是每天都是危機, 這個安全網的建造價就很昂貴.
真相可能是一個令人意興闌珊的悶局.
(於2008年12月17日刊登於信報)
有真相吗?每个人都拿着真相的一个碎片,盲人摸象,觉得自己看到了全部。人连自己都看不明白呀。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