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倒後鏡裡找水晶球 - 閒說『黑天鵝』

Nassim Nicholas Taleb的《黑天鵝》一書近日大熱, 成為城中話題, 讓我也來湊一湊熱鬧.

什麼叫黑天鵝事件? 一是不可預測、二是影響大、三是事發之後很多人會盡力去解釋, 希望將其“或然”變成“果然”. 多數人讀《黑天鵝》的目的, 是想知道如何避免世紀金融危機? 我卻不這樣想, 這書的價值在於誠實地告訴大家, 像911或這次金融風暴般的事件是防不勝防的(所以讀者亦不用去追看這本書?!).

歷史就像我們在倒後鏡裡看到的風景,都是已經發生的. 嘗試去解釋這世界上發生的每一件事, 是人性、是對知識的追求、是社會進步的一種推動力. 但理解歸理解, 如果進一步希望通過重整社會秩序, 來杜絕黑天鵝事件再臨, 則殆矣! 亡羊補牢, 理所當然, 然而如果造牢的木材供應有限, 拆左補右之餘, 不過暴露出另外一個弱點, 很多年之後, 另一個黑天鵝事件又會殺我們一個措手不及, 更何況, 黑天鵝事件的種類和成因, 遠超出我們的想像.

不想鼓吹大家做駝鳥, 畢竟歷史是我們擁有的唯一真相, 前事當為後事之師. 監管機構當然亦要有所為, 甚至要有唐吉訶德的精神, 知不可為而為之, 但市場機關老是在變, 我不相信有監管制度可以一網打盡, 杜絕未來市場有可能出現的所有漏洞. 唯一不變的是人性. 但監管制度又如何杜絕貪婪呢? 何況貪婪有陣子亦成就了市場.

接受現實的不完美, 並不代表袒護既得利益者, 這次出事, 輿論批評美國政府, 依賴銀行家 和由銀行家轉職為政客的去籌措打救危機的方法, 不異於叫已經在垂死邊緣的病人給自己開藥方. 這說法不無道理. 開放新秩序, 是值得做亦應該去做; 但歷史上, 太多的例子, 革命不過是將利益由一小撮人的袋中轉移至另外一小撮人袋裡. 改變是需要的, 亦是順應民情. 但領導大家渡紅海的摩西, 除了給大家信心之外, 是不是也應該分析不同方案之利害.

我們在倒後鏡裡找水晶球的同時, 亦應接受生命的無常, 用理智去盡力去參與這遊戲, 是所謂『盡人事、應天命』.


(於2009年4月22日刊登於信報)

留言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