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發債是半杯水

港府宣佈為助長香港債券市場, 未來10年發行淨額不超過1,000億港元的政府債券. 尊貴的議員為了一盡監管責任, 旋即邀請有關官員往立法會溝通溝通. 電視片段中看到議員發問, 摻雜了不少謬誤.

舉例說, 葉劉的陰謀論認為: 1. 政府是趁低息借便宜錢; 2. 發債是為飽受壓力的銀行帶來新的生意; 3. 利用發債在市場中吸納熱錢. 真相是這一仟億元債券不一定在明天就發行, 很可能當要完成發行一仟億元的債券時, 已經經歷過整個利率週期. 政府在眼下的財政可能亦不需要貪這小便宜. 此外, 在香港經營零售銀行的人都知道, 賣債券這生意是雞肋中的雞肋; 賣政府債券更可能是雞骨而已. 至於所謂吸納熱錢云, 用這麼一個少量的債券去吸納熱錢是一個效率很低的做法. 金管局的其它手法絕對比這優勝.

另邊廂, 涂謹申議員非常著緊政府會否利益輸送予擔任發行商的銀行, 誓要將公平競價這手段寫在法案裡面. 用競價來發行官債是歐美等先進經濟體系行之已久的做法. 未聞人家有需要將這運作方法硬梆梆地寫進法例裡. 涂議員的提議肯定是超英越美.

十年才發行一仟億港元, 客觀地看, 這次政府發債不過是香港發展債券市場漫漫長路上的一個再起步而已(2003年, 梁錦松年代的零售債券曾是另外一個試點).

債務資本市場是我的老本行, 且容我在此, 以在野之身說一點意見:-

· 全世界的債券市場都沒有可能單靠零售市場帶動(20多年前, 祖國政府“強制性”地要求人民購買國債是特殊的例子): 如何吸引機構投資者才是重點. 港幣因為掛鉤美元, 過往, 從外匯風險的角度看, 很多基金經理都擔心港元貶值, 寧願轉買美元債券, 兼且後者選擇遠比前者多. 如今, 在人民幣升值的憧憬下, 外匯風險可能都反過來想, 機構投資者對港元債券肯定較以往熱心.

· 從年期方面看, 政府可能以為捨難取易, 優先考慮發行比較短期的債券, 例如5年以下的. 我的看法是假設孳息曲線維持傾斜, 短期債券一則利率低, 二則也要和銀行定期存款和市場其他的短期債券競爭. 港府其實可以考慮發行一些年期比較長的, 以滿足像保險公司和退休基金等機構投資者的需要.

· 這次政府以非外匯基金的名義發債, 很多人心裡都會問, 相對起目前的市場產品, 政府債券又提供什麼新的機會呢? 這些問題在之前的立法會聆訊中, 好像還沒有一個明確的答案.

· 此外, 說到發債之後, 籌集得來的資金該怎麼應用. 政府目前的建議是交予金管局管理. 我覺得這是Short Changing發債帶來的機會. 政府發債得來的資金, 最低限度也應該用在發展香港自身的金融行業上, 例如扶助本地的資金管理公司, 更廣闊地看, 也許可以設立一個專門輔助中小企的私募基金, 而不是將資金拼合在金管局現在的投資組合裡面.

總體來說, 政府的主動是值得嘉許的. 發債可以是一半空的杯; 可以是一半滿的杯. 在風險有限的情況下, 也許我們應該給官員們多一些鼓勵.


(於2009年6月10日刊登於信報)

留言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