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原教主義勢不可擋

如果您對下面的問題仍感興趣, 您可能是屬於小眾的香港人.

選擇題 : 世紀風暴的成因是:-
a) 低息政策導致房地產泡沫;
b) 衍生工具;
c) 公司領導人和投資銀行家追求短線利潤和豐厚的薪金, 妄顧市場健康;
d) 銀行般的中介機構以為只要將風險打包、賣了出去, 便可以安枕無憂;
e) 評級機構, 利之所趨, 將收入凌駕在信譽之上;
f) 監管者無能;
g) 基金經理失職;
h) 社會風氣崇尚享樂主義, 用負債來支持消費和購買資產;
i) 不論熊市或牛市, 投資者都是盲目的;
j) 人性
k) 上述全部.

當恒指越升越有時, 也許越來越少人花時間去研究這場世紀經濟風暴的成因, 大家就當是一個短暫的惡夢好了(什麼風暴?). 然而, 市場也許收復(部份)失地, 經濟原教主義已經成了一度勢不可擋的新浪潮.

* * * *

這次風暴給我最大的不安(除了資產貶值外), 是市場走進了像法國大革命之後的黑暗時期, 民眾變得暴戾. 政府俯仰於民意的鐘擺, 完全放棄道德高位. 社會已經進入一個重術多於重道的年代, 而且, 極有可能是等待另一個泡沫的爆發.

眾皆追求社會公義, 公和義其實應該分開來討論.

公者『公平』, 何謂公平? 公平必須是對整個社會公平, 而不是對某小撮人公平, 更不應該受對象的年紀或學識影響. 打個比喻, 如果香港有一銀行因為要一刀切賠償給所有雷曼苦主而倒閉, 不幸有一個八十歲目不識丁的股民, 之前卻將畢生積蓄全投資在這家銀行的股票上, 此事對這小股民又是否公平呢?

再者, 即使我們願意將無形之手改造成羅賓漢, 刧富濟貧, 我們又如何去界定何者為富、何者為貧. 何況, 一輪風暴後, 不少『富』亦變了『貧』. 所以, 正義女神忒彌斯(Themis)只能蒙著眼.

義者『道義』, 香港人均地區生產總值達三萬美元, 肯定是世界富裕地區(雖然貧富差距好像越來越明顯, 惹人擔心), 為弱勢社會建立安全網, 香港人有能力, 亦義不容辭. 這方面, 道義上我是支持最低工資, 雖然我不覺得這對『脫貧』有很大幫助. 對弱勢社群造成傷害, 有可能是自由市場的原罪. 一個發達社會要在維繫公平市場與保護弱勢社群之中取得平衡.

* * * *

歷史是不是重覆? 是每一個投資者都面對的問題. 史學家黎東方曾經提出一個“窮、變、通、久”的社會循環論 - 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久則窮. 我們目下這環境, 大概就是窮之後思變, 至於是否已經達到通的階段, 我看尚是長路漫漫. 過往, 多少人假“自由市場”之名而行惡, 如今牌坊已砸, 如何重組社會秩序是一大考驗.


(於2009年6月19日刊登於明報)

留言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