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沖基金百足之蟲
消息傳來, 今年第二季度投資在對沖基金的新資金達1,425億美元, 扣除約425億美元的贖回, 淨流入額仍高達1仟億美元. 此外, 早些時候, 美國最大退休基金 – 加州公務員退休計劃(CALPERS), 高峰期管理超過2仟億美元資產 , 宣佈會提高它在對沖基金和私募基金的比重.
去年全球近七仟隻對沖基金中, 有20%倒閉(今年的未算). 大部份倒閉的都是規模比較小的基金. 在這次上世紀三十年代以來最大的環球金融風暴中, 很多對沖基金都倒下去. 然而, 一雞死一雞鳴, 仍然有不少投資者相信追逐“亞發”(Alpha), 我相信對沖基金未來還有很風光的日子.
對沖基金因為透明度低, 濛濛的面紗底下, 惹來很多人對它誤解. 回顧歷史, 風暴之後, 往往是對沖基金表現最好的日子. 十年前, 亞洲金融風暴、俄國政府破產, 為對沖基金行業帶來很大的震盪. 發起人中包括兩個諾貝爾獎得獎人的LTCM亦在此役中倒下. 然而, 整個對沖基金行業在往後的兩三年表現卻是歷史高峰.
然而, 投資者對對沖基金熱情不減, 並不代表他們沒有從災難中吸取教訓, 一方面, 很多投資者對風險管理的要求越來越嚴緊. 另方面, 利益分配上, 投資者要求基金經理和投資者的利益更加捆綁在一起. 過往那種向基金經理傾斜的條款, 和部份基金經理每年按Mark-to-market分花紅, 投資者未來實收多少(要退出才可兌現)就聽天由命的做法, 是很難再被投資者接受.
由對沖基金衍生出來的“對沖基金組合基金”Fund of Hedged Fund (FOHF), 其作用是替投資者篩選表現出色的基金, 調查基金經理的信譽和公司運行, 和利用不同對沖基金的特色來分化風險, 這些工作都是非常重要的.
但自從去年爆發馬多夫(Madoff)超級騙局, 很多投資者過往都是通過FOHF來投資馬多夫基金的, 馬多夫倒閉, 不少投資者(尤其是歐洲的投資者)對FOHF聞虎色變. 收費昂貴加上提供的增值不明顯, 是FOHF過往遭人詬病的地方. 很多人就此斷定FOHF已經不合時宜. 然而, 我覺得就是因為對沖基金透明度低, 分散風險和盡責調查的重要性更是明顯, 未來, FOHF仍會起很大作用. 當然除了分化風險之外, 他們是不是比對沖基金經理更懂市場操作, 是一個很大的疑問. 我有些朋友擁有數十年的炒賣經驗, 然而為了這小小的“五球、十球美金”, 卻要忍受FOHF派來的黃毛小子問三道四, 被氣煞了.
這次的環球金融風暴, 雖然對沖基金這行業受打擊很大, 政府卻沒有施以援手. 相對起 LTCM倒閉時, 時任聯儲局局長的格林斯潘認為系統風險太大, 既安排銀行作白武士, 並且大刀闊斧減息救市. 批評格老做法的人覺得這是美國經濟泡沫的先兆. LTCM出事時, 它的槓桿比率是20多倍. 十年之後, 沒有吸取教訓的投資銀行, 有些槓桿比率達到50倍, 俱往矣!
單論社會責任, 今次的風暴, 自負盈虧的對沖基金相對起“Too Big to Fail”的銀行, 可能背負的罪孽沒有那麼重!
(於2009年8月28日刊登於明報)
去年全球近七仟隻對沖基金中, 有20%倒閉(今年的未算). 大部份倒閉的都是規模比較小的基金. 在這次上世紀三十年代以來最大的環球金融風暴中, 很多對沖基金都倒下去. 然而, 一雞死一雞鳴, 仍然有不少投資者相信追逐“亞發”(Alpha), 我相信對沖基金未來還有很風光的日子.
對沖基金因為透明度低, 濛濛的面紗底下, 惹來很多人對它誤解. 回顧歷史, 風暴之後, 往往是對沖基金表現最好的日子. 十年前, 亞洲金融風暴、俄國政府破產, 為對沖基金行業帶來很大的震盪. 發起人中包括兩個諾貝爾獎得獎人的LTCM亦在此役中倒下. 然而, 整個對沖基金行業在往後的兩三年表現卻是歷史高峰.
然而, 投資者對對沖基金熱情不減, 並不代表他們沒有從災難中吸取教訓, 一方面, 很多投資者對風險管理的要求越來越嚴緊. 另方面, 利益分配上, 投資者要求基金經理和投資者的利益更加捆綁在一起. 過往那種向基金經理傾斜的條款, 和部份基金經理每年按Mark-to-market分花紅, 投資者未來實收多少(要退出才可兌現)就聽天由命的做法, 是很難再被投資者接受.
由對沖基金衍生出來的“對沖基金組合基金”Fund of Hedged Fund (FOHF), 其作用是替投資者篩選表現出色的基金, 調查基金經理的信譽和公司運行, 和利用不同對沖基金的特色來分化風險, 這些工作都是非常重要的.
但自從去年爆發馬多夫(Madoff)超級騙局, 很多投資者過往都是通過FOHF來投資馬多夫基金的, 馬多夫倒閉, 不少投資者(尤其是歐洲的投資者)對FOHF聞虎色變. 收費昂貴加上提供的增值不明顯, 是FOHF過往遭人詬病的地方. 很多人就此斷定FOHF已經不合時宜. 然而, 我覺得就是因為對沖基金透明度低, 分散風險和盡責調查的重要性更是明顯, 未來, FOHF仍會起很大作用. 當然除了分化風險之外, 他們是不是比對沖基金經理更懂市場操作, 是一個很大的疑問. 我有些朋友擁有數十年的炒賣經驗, 然而為了這小小的“五球、十球美金”, 卻要忍受FOHF派來的黃毛小子問三道四, 被氣煞了.
這次的環球金融風暴, 雖然對沖基金這行業受打擊很大, 政府卻沒有施以援手. 相對起 LTCM倒閉時, 時任聯儲局局長的格林斯潘認為系統風險太大, 既安排銀行作白武士, 並且大刀闊斧減息救市. 批評格老做法的人覺得這是美國經濟泡沫的先兆. LTCM出事時, 它的槓桿比率是20多倍. 十年之後, 沒有吸取教訓的投資銀行, 有些槓桿比率達到50倍, 俱往矣!
單論社會責任, 今次的風暴, 自負盈虧的對沖基金相對起“Too Big to Fail”的銀行, 可能背負的罪孽沒有那麼重!
(於2009年8月28日刊登於明報)
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