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政績、名聲

政治人物本身和他所締造的功業, 其實可以有不同的組合:-

1. 好人做好事;
2. 好人做壞事;
3. 壞人做好事;
4. 壞人做壞事.

1和4都是粵語片的橋段, 亦是大眾認知上最為容易接受的. 然而, 歷史往往在2和3之間徘徊, 春秋之筆, 又應如何下呢?

菲律賓前總統科拉桑8月初離世, 享年76歲. 擁有華裔血統的科拉桑, 生於富裕家庭, 她由廚房走入政壇是一個偶然. 1983年, 她的丈夫菲律賓反對黨領袖阿奎諾, 回國計劃挑戰馬可斯政權, 甫下飛機便遭槍手暗殺, 事件轟動世界. 科拉桑之後領導人民力量, 1986年成功地用非暴力手段, 驅逐了統治菲律賓二十多年的馬可斯政權. 科拉桑當選當年《時代週刊》的年度風雲人物. 然而, 她挾著極高民望, 上台後卻一直無法擺脫軍隊和恐怖份子的挾持. 1992年下台, 任內的政績客氣地說是差強人意, 不客氣地說是管治無能. 《亞洲週刊》早前紀念科拉桑的文章, 用的標題是“恍如春夢”. 然而, 她的離世卻引起菲律賓全國人民對她的緬懷和哀悼. 科拉桑一直站在道德的高位, 卻在建立一個有效政府上流產, 這樣的“好人做壞事”的政治人物, 中外政壇上都不缺乏.

我們的前特首董先生亦可以算是上面分類中的第2類. 作為一個愛國愛港的香港人, 董先生即使民望最低潮的時候, 亦沒有人懷疑他的愛國情操和建立一個大有作為政府的目標. 但董先生任內的政績卻….唉!

回歸之後, 英國人留下來的是一顆表面風光內裡卻遭蟲蛀的明珠. 再加上很多外在和突發的因素, 例如沙士事件, 都令香港的經濟雪上加霜. 群眾將這些災難和董先生政府的屢次出錯綑綁在一起, 董先生的腳自然痛起來. 然而, 論事, 不應以政廢人, 亦不應以人廢政. 我曾經不只一次對朋友說, 如果有朝一日, 我同時收到董先生和曾特首的飯約, 我一定會選擇赴董先生的約. 曾特首的行政經驗和能力, 四年前是急香港之所需, 然而作為一個飯桌上的話伴, 我個人卻另有取捨. 當然, 董、曾兩位先生的請柬迄今仍是連樓梯聲也沒有!

儒家傳統文化, 將修身和治國連在一起, 其實一個真正以民為本的社會, 政治家不過是工具, 在特定的時間, 發揮特定的角色. 人民將政治家的個人操守和政績劃一等號, 願望往往落空.

我相信歷史最終會給董先生一個遠高於2005年間的評價.

(於2009年10月23日刊登於明報)

留言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