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政 vs. 特首

我上週出席亞太經合組織年會(APEC), 會上那種Telfon般的政治正確演講, 其實無甚看頭, 然而湊巧香港的曾特首和東道主新加坡的退役和現任政治領袖 – 李光耀、李顯龍和幾位部長都有發表演講, 令我聯想到兩地的政治土壤.

李光耀的演講, 內容包括中國經濟發展潛力, 而印度則因為社會制度, 發展會比中國慢很多; 美國應該維持在亞太區的勢力, 不然會失去世界領導地位; 美元繼續積弱對全世界都會帶來災害…., 這些都是李資政一貫的立場, 舊調而已. 但從李資政的口中娓娓道來, 仍是很具信服力的(唸數學的李顯龍, 明顯口才遜於唸法律的父親).

同一日, 我們的曾特首也發表了演講, 其中談到弱勢美元為亞洲新興市場帶來的資產泡沫問題, 更引用十年前亞洲金融風暴的例子 – 日本利用低息來刺激經濟, 結果弄巧反拙, 造成大量熱錢湧入亞洲的新興市場國家. 日元後來轉勢, 結果鬧出亞洲貨幣風暴. 曾任財政司的曾特首, 引用資料駕輕就熟, 而且話亦說到骨眼處, 然而作為台下的聽眾, 總是覺得曾特首的表達方法, 高傲中帶點輕蔑, 天生性格如此, 實在難以深究.

新加坡奉行的是徹頭徹尾的精英主義, 我們有理由相信李資政是優生學的信徒, 400萬人的Gene Pool實在負擔不起浪費半個人材. 新加坡政府的策略是用盡方法去蒐羅和扶植精英, 收納在政府裡面. 這批明日的國家棟樑一旦進入Singapore Inc., 只要操守不出亂子, 下半生的職業生涯已經是穩如泰山.

任何政策, 執行上難免出錯, 在缺乏有力的反對黨底下, 人民行動黨用鍥而不捨的方法去推行精英政策. 立國44年, 李顯龍已經是第3任的總理, 政府栽培之下的新生一代政治家, 已慢慢在舞台上佔有重要地位. 上台演講的新加坡國會議員都是很壓得場的(給我印象尤深的是“走向未來”論壇的其中一位講者Dr. Balakrishnan).

將香港和新加坡直接比較, 是有點不公平. 雖然新加坡和香港都是前英國殖民地, 但新加坡是獨立國家, 其立國亦是經過了一些很嚴峻的考驗得回來. 在新加坡電視上, 不時都可以看到當年李光耀含咽宣佈新加坡脫離馬來聯邦時的舊片段, 提醒國民立國得來不易. 這些都是香港沒有亦永遠不會有的練歷. 李光耀早年擔任律師時曾經用過Harry這一洋名, 這些陳年久遠的事已經很少人提及. 但這些很微妙的改變正正反映了領導人務實和因應時勢的作風. 好的政治人才在任何時候、任何環境都是一將難求的. 香港如何栽培和吸引有能力的年青人去加入管治團隊, 是政制長遠發展的一個關鍵. 不幸, 我們有很多false starts, 殖民地年代的香港從來不是一個推動和鼓吹政治才能的地方. 作為一個特區, 回歸祖國之後,這情況仍然是沒有改變的. 這個結如何解, 實在是費煞思量.

精英主義不是我那杯茶, 但有陣子, 政策的方針是否正確固然重要, 可用屢敗屢戰的精神去執行, 很多時把曲的也弄直.


(於2009年11月20日刊登於明報)

留言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