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最重要的外援

香港旅行團在馬尼拉遭槍手挾持, 造成8死3重傷的慘劇,全城哀悼. 菲律賓總統阿基諾三世在記者招待會上的輕挑表現, 更遭受猛烈抨擊. 週日八萬人的遊行, 有紀律、高調卻不喧嘩, 更顯出香港人理性的一面. 悲劇令我們更加感受到香港人的優點 : 富正義感、俱同情和赤子之心、感情充沛兼奉公守法, 亦令我們明白到政府效率和施法透明得來不易, 應好好珍惜.

事件發展峰迴路轉, 十小時的電視直播牽動人心. 當中既有盡忠職守的領隊、智救小人質的主婦、以身擋彈的英勇丈夫、甚至曝光的地下情戀人, 配以顢頇無能的警察, 種種情節比電影更精彩, 當然還有事情發生在菲律賓.

勢利是人性的一部份,如果事情不是發生在菲律賓, 而是發生在中國? 又或者是美國? 我們的反應會否一樣? 事件更證明一點: 世上無能執法者很多, 無能而又被傳媒予取予攜就肯定是災難.

* * *

菲律賓人是愛笑民族, 在幾年前看過一個調查(《經濟學人》?), 比較亞洲各民族的快樂程度, 結果顯示香港人和新加坡人雖然經濟發達, 但心裡面有很多焦慮. 反之談不上富裕的馬來西亞的巫族和菲律賓人卻最開心. 當然, 如何界定快樂是千古哲學懸念.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 菲律賓因為得到美國撐腰, 被認為是亞洲經濟明日之星. 七八十年代不少美資大銀行的亞洲培訓中心都設在菲律賓, 當地大學畢業生普遍英文水平亦比大部份亞洲國家強. 然而, 數十年過去, 其他的小龍一浪接一浪崛起, 菲律賓卻依然故我.

我過去在銀行工作上和不少菲律賓人接觸過, 感覺上他們都是很熱心. 由於語文能力強, 文書是他們的強項. 香港人對菲律賓人的印象先入為主受在港工作的女佣影響. 很多年前, 我寫過一篇文章, 針對當時坊間有很多人對皇后像廣場變成了菲佣的週日遊樂場和衍生的垃圾問題有很大的反感. 我的意見是: 凡事有利必有弊, 進口菲佣幫助香港釋放很多白領女性的生產力, 提高了年輕衛星家庭的生活質素, 是得多於失. 今天我的想法仍是一樣的.

有人曾經訪問李光耀, 西方文明最偉大的發明是什麼? 李光耀答是空調. 因為假如沒有冷氣機, 在熱帶生活的工人的工作時間便會大大減少. 如果有人問我對香港經濟發展貢獻最大的外籍人仕, 我肯定將菲律賓人排在前列.

(於2010年9月1日刊登於信報)

留言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