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nagement by Crisis

8月25日的本欄文章《咫尺風暴》談及在紐約911世貿原址附近籌建中的伊斯蘭社區中心(哥都巴屋Cordoba House)在美國政壇惹起軒然巨波, 筆下意猶未盡, 今期再談.

管理學中有所謂Management by Crisis, 很多擬似領袖人物都是依靠危機來樹立自己的身份, 政圈如是、商界亦然. 危機吸引群眾的注意力, 有注意力才有選票. 政客和高官都需要危機來突顯自己, 無為而治只是烏托邦而已. 如果一個政治人物整年都不見報, 你覺得選民對他支持率又能夠高到哪? 政客很多時都將議題戲劇化、選民情緒化和被對手妖魔化, 目的就是吸引更多的眼球, 並且將自己立在正義和锄強扶弱的一方.

要利用危機樹立形象, 少不免要製造敵我矛盾. 跟文章一樣. 立場鮮明肯定增加文章的可讀性; 如果要兼顧到客觀持平, 就很考功夫. 關鍵是: 選民也好、讀者也好, 腦筋都是懶惰的, 都希望花最短的時間達到一個令自己最舒服的理論.

哥都巴屋觸動美國人的神經, 是因為它令美國人聯想到911恐怖襲擊, 諷刺的是大家都說恐怖份子是極端份子, 但至少恐怖份子心中有一個信念, 政客很多時是為極端而極端, 目的是爭取民粹的選票.

奧巴馬起初是支持興建哥都巴屋, 後來群情洶湧, 口徑便軟下來, 說之前的言論是泛指宗教自由云云, 與個別事件無關. 論出身, 黑人血統的奧巴馬是劃時代的; 論功業, 諾貝爾和平獎不計, 可能仍是言之過早. 我相信奧巴馬是一個有理想的美國總統, 固執是他性格, 他希望能夠做到擇善固執, 然而, 何者為善, 固是難以界定. 選擇議題和立場時, 考慮道德標準之外, 亦難免有一定的計算.

商界中, 我亦常常碰到利用危機來駕馭機構和下屬的領導. 在銀行任管理層的日子, 我有一位拍檔, 隔一段時間就會問我: 最近公司有沒有什麼危機? 他是想掌握這些資料, 好在董事局開會時, 能夠樹立一個掌握大局的形象.

最後, 危機新聞能否變作頭條或贏得持份者的注意. 除了事件的新聞價值外, 也帶點幸運成份(例如當天有沒有更“搶”的新聞), 此外事件發生的時間也是很重要的, 哥都巴屋被政客炒作時, 美國中期國會選舉近在眉睫, 很多人認為是共和黨借此來造勢, 刺激右派的神經.

輿論喜歡品評領導者的危機管理能力, 真相是, 有很多領導人心裡面, 如何利用危機來管理往往比管理危機更重要.

(於2010年9月8日刊登於信報)

留言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