蓋世太保的夢魘

1939年9月1日,德國入侵波蘭,揭開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序幕。不足兩年,德國席捲了大部份的歐洲大陸,日耳曼民族驚人的動員能力,震驚世界。

歐羅危機已經由經濟層面擴散至政治範疇,希臘和意大利的總理都相繼落馬。不少希臘人對德國主導的歐盟施加於自己國家的經濟苦藥,心存忿恨,網民作弄德國總理默克爾,在國內的網站發放她穿上納粹軍服的偽造照片。

歐洲福利國家給人的印象是,人民好逸惡勞,假期長,薪金高,導致生產力下降。德國可能是唯一的例外,21世紀的首10年,德國是全世界生產力提升最快的工業國家。德國人在很久以前,就看出歐羅雖然對德國出口幫助很大; 然而,長遠還要靠提升自身的生產力。德國在提升生產力的方法不是減低福利,而是提高效率。一方面利用先進技術提升自動化減低生產成本,此外,勞資雙方亦能往大處想,工會支持資方控制工資,有人謔稱:德國的左派比其他歐洲國家的右派還要右。當然歸根究柢,還是民族性使然,德國人不尚空談,重結果。有一半笑話半真實的說法:美國人雖然工作時間長,但花在自來水機旁“吹水”的時間亦多; 德國人不來這一套, 所以可以早下班。

往後看, 歐羅區目前的困境的解決方法不出兩種:一是貨幣聯盟解體或半解體,例如分南北兩區,又或富裕國家與非富裕國家;二是由貨幣聯盟擴展到財政聯盟(Fiscal Union)。如果走後者這一條路,肯定德國的勢力會愈來愈大。雖然二次大戰結束超過半個世紀,但德國的壯大仍會喚醒很多人腦海中的納粹德國。

歐洲各國之間的恩怨情仇,源遠流長,有陣子像唇齒相依的夥伴,有陣子像同床異夢的怨偶。德國相對起二次大戰的另一戰敗國日本,更勇於接受他的歷史角色和承擔責任。他要求其他歐羅區的盟國要為自己的財政負責,才肯伸出援手,不過是推己及人而已,其他國家是否領情,倒很難說?說不定有些人會覺得,這是上一代的債,這一代還。




(於2011年11月18日刊登於信報)

留言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