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投猛於虎?

對於政治,我是悲觀的。因為大部份時間,這遊戲都是小數人的野心駕馭著大多數人的無知。

2010年,香港立法會5位議員因政改方案而辭職,引發了變相的公投,自此改寫了民主派的政治光譜,民主派的元老司徒華,也因為這事,政治生涯上留下了一個重大的懸念。何物公投?威力如此猛烈。

歐債危機發展至今,作為禍源的希臘於上周一,總理帕潘德里歐(Papandreou)突然在衝線前的一刻,拋出“曲線”球,提出就歐元區援助希臘計劃,進行公投。這一着,嚇了大家一跳,歐盟即時宣布,暫停放款,一直是總理政敵的希臘財長維尼則羅斯(Venizelos)亦表達不滿,帕潘德里歐的內閣面臨崩潰。

其實,將一些具爭議性的議題,由一人一票的公投來決定,道理上是理直氣壯的,大家為什麼那麼害怕呢?是擔心群眾的眼光不夠雪亮?抑或認定人性都是自私的,尤其是身處困境中,想的都是自身的利益?

歐債問題發展至今,很多事後孔明都指出,將經濟發展和文化差異那麼大的國家,拼在一起,先天就是計時炸彈。前聯儲局主席格林斯潘近日也提出,南歐和北歐永遠不可以成為一共同體。

但不要忘記,歐盟的成立,締造了世界上最大的市場,龍頭國家德國,也因為馬克融入歐元後,免除了升值的危機,為德國的出口貿易,打了一針强心劑。德國人在享受那麼多年大市場和低匯率的好處後,卻“突然”驚覺要為拯救一些好逸惡勞的窮鄰居,付出代價!

市場是靠信心,金融海嘯給我們的教訓是,政府和市場淡友是在賭撲克,政府如果能夠言行一致,堅持下去,籌碼永遠比淡友多。真相並不重要,將地氈底下的垃圾,完完全全的丢人眼前,不一定是最妥當的方法。

歐債危機醞釀之初,如果歐盟國家眾領導人,能夠站在同一陣線,果斷地尋求的解決方法,情況很大機會受控。事實上,歐盟(包括希臘在內)的總體政府債務佔GDP的比例,大約是80%,遠比希臘的149%為低,歐盟是絕對有能力打救希臘;不幸政客們既要拿出立竿見影的經濟霹靂手段,又要哀婉地服侍民意這惡家婆,如今火頭愈弄愈大,大國如法國也變了池魚。

上周五,消息傳來希臘總理決定放棄公投,並且澄清公投從來不是他的目的,政府面對的困局是,沒有共識便要公投,現在共識有了(?),所以不需要公投。

經濟目的和政治考慮糾纏在一起時,後果往往不再在主事者掌握中。比起2008年金融海嘯,我對眼下金融體系的安全,是比前樂觀的,至少完全出人意料的金融災難,已經不多,但對地球村的政治生態,我卻是非常悲觀。


(於2011年11月7日刊登於明報)

留言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