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擺何時最正確?

『大政府,小市場』是全球大勢所趨,大家對無形之手,愈來愈沒有信心,政治鐘擺左傾,是民心所向。

政治和經濟潮流,像時裝,十年河東,十年河西。有陣是凱恩斯當道,有陣是海耶克;自列根在冷戰中打敗蘇聯這北極熊後,四分一世紀以來,資本主義被視為經濟發展的硬道理,金融海嘯喚醒了大家視貪婪為進步的迷信。

記者問我:「那一種制度最理想的?」每一種制度,在特定的環境和經濟周期,都有它的長處和短處,支持一種制度,就必須接受它的長處和短處。有人樂山,有人樂水,每個人心裏的那杯茶都不一樣,一人一票的民主的社會,何嘗不是以眾壓寡。

制度的好壞,固然沒有客觀的標準,社會對不同制度的看法,亦不是靜態的。絕對權力使人腐化,任何一種制度,佔據舞台太久,壞因子會擴大,再加上民心善變,時間一長,便會覺得別處的草比自家的綠,制度的過火和更替,是永恆不息的。

政治向左走,資本主義遭人詬病,投資銀行是資本主義的產品,是壞蘋果的代表。這個世界需不需要投行?世界沒有投行,大家絕對可以繼續生活。投行的傳統作用是作資金的橋樑,將擁有資金的人和機構,與需要資金的項目和公司,接連起來,某些投行發展成為一變相的對沖基金,是後話。

沒有投行的日子,證券交易所的成交量會下跌,新股上市沒有那麼熾熱;發展商和置業者因為融資渠道收窄,資金周轉慢,樓市沒有那麼興旺;中環走失了一大批打工皇帝,消費場所的生意比前失色,甲級寫字樓和豪宅的租金也大幅下滑,衍生工具包括權證和牛熊證,絕跡市場,香港的財經媒體,說不定消失一半,《翼的聯想》可能找不到地盤。

投行銷聲匿跡,好處還是真的不少,之前很多〝不務正業〞的工程和數理尖子,會重投科技懷抱,說不定,人類登陸火星的時間表會被推前10年;〝引伸波幅〞一詞消失於大氣電波,減少聲音污染;缺少槓桿的市場,資產價格升固然沒有升得那麼快,但跌也沒有跌得那麼急;民生方面,99%的受薪階級,不再因為那1%而恨得牙癢癢,社會終現和諧。

理想中,投行存在與否,是大家的選擇。凡事有失必有得,既要享受利益,便不可以對號入座地自封為受害者。

(於2011年12月5日刊登於明報)

留言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