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北京公幹, 工餘到北京的798藝術村逛逛, 至今已經頗有一段日子沒有重遊舊地. 計程車司機說798現在已經變了質, 找不到好東西了. 抵埗後, 張眼四望, 遊人如鯽、畫廊林立, 好像比以前更熱鬧, 路邊的茶座生意也很興旺. 走進一些畫廊看, 有台灣人開的、有香港人開的, 作品種類五花八門, 最令我驚歎的是一些名不經傳的藝術家的作品, 叫價接近大師級的價錢, 倒真駭人, 小小的雕刻品都以人民幣十萬起計. 看來中國真是富起來了.
798藝術區位於北京朝陽區的東北角, 原為國營798電子廠所在地, 整個區面積60多萬平米. 大約十年前, 來自北京和附近的一批藝術家開始聚集在這區, 他們保留廠房的包蒙斯建築風格, 稍作修飾, 變成現今富有特色的文化地標.
798的發展也滲入了不少外國元素, 歐美、台灣、新加坡的藝術家都有在此開設畫廊. 今天的798有300多位藝術家在這裏居住、創作和展銷, 有具名氣的, 也有新進的. 根據顧客意見調查, 798仍有不少尚待改善的地方, 包括區內地圖解說不清楚、賣東西的地方比展示藝術品的地方多、推廣和服務配套如休息區不夠等.
今天的798, 商業氣氛很濃, 已經不再是我的那杯茶. 但從國民發展方面看, 藝術家生活改善, 消閒階級(即使是扮酷)增加, 都是好事. 一位畫廊老闆說:“如果東西賣不出去, 將價錢加倍便成”. 香港人喜歡取笑國內同胞暴發, 我相信這是一個過程, 沒有什麼大不了.
中國股市在尋底, 但藝術品拍賣價錢屢創新高. 且撇開“假拍”和 “拍假”不論, 有專家指出競投這類活動, 收藏家從競投過程中得出的樂趣, 絕不少於擁有藝術品本身.
過去一年, 比拍賣更火熱、更荒謬的藝術品投資活動是“份額化交易”. 2010年底, 國內興起藝術品證券化, 天津文交所首先推出藝術品“份額化交易”, 就是將藝術品分拆為若干份, 像股票般在交易所公開買賣, “份額化交易”很快便發展成為一種低門檻、高投機的活動.
在天津文交所上市的藝術品份額交易, 上市首日價格暴漲兩倍, 不到三個月, 便被炒到17倍. 被打壓之前, 各地文交所的總發行量接近20億人民幣. 繼天津文交所之後, 北京、泰山、鄭州及昆明等城市都相繼出現類似的文交所. 投資者並不是愚蠢的, 只是大家都得覺得自己不會是最後一個下車而已, 所以不介意參與這擊鼓傳花的遊戲.
國務院上月發佈整頓產權、文化藝術品和大宗商品遠期交易的《38號文》, 令到初生的市場面臨夭折的命運.
我們對大陸社會的急劇“走資”, 有陣子很難接受. 國內人常常掛在口邊的“野蠻生長”: 就是指很多事情不一定需要最完美的土壤, 才能孕育出健康的花卉. 在這亂衝亂撞之中, 也許國家已經走上開放的不歸路.
(於2011年12月16日刊登於信報)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