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798區看中國的野蠻生長

往北京公幹, 工餘到北京的798藝術村逛逛, 至今已經頗有一段日子沒有重遊舊地. 計程車司機說798現在已經變了質, 找不到好東西了. 抵埗後, 張眼四望, 遊人如鯽、畫廊林立, 好像比以前更熱鬧, 路邊的茶座生意也很興旺. 走進一些畫廊看, 有台灣人開的、有香港人開的, 作品種類五花八門, 最令我驚歎的是一些名不經傳的藝術家的作品, 叫價接近大師級的價錢, 倒真駭人, 小小的雕刻品都以人民幣十萬起計. 看來中國真是富起來了.

798藝術區位於北京朝陽區的東北角, 原為國營798電子廠所在地, 整個區面積60多萬平米. 大約十年前, 來自北京和附近的一批藝術家開始聚集在這區, 他們保留廠房的包蒙斯建築風格, 稍作修飾, 變成現今富有特色的文化地標.

798的發展也滲入了不少外國元素, 歐美、台灣、新加坡的藝術家都有在此開設畫廊. 今天的798有300多位藝術家在這裏居住、創作和展銷, 有具名氣的, 也有新進的. 根據顧客意見調查, 798仍有不少尚待改善的地方, 包括區內地圖解說不清楚、賣東西的地方比展示藝術品的地方多、推廣和服務配套如休息區不夠等.

今天的798, 商業氣氛很濃, 已經不再是我的那杯茶. 但從國民發展方面看, 藝術家生活改善, 消閒階級(即使是扮酷)增加, 都是好事. 一位畫廊老闆說:“如果東西賣不出去, 將價錢加倍便成”. 香港人喜歡取笑國內同胞暴發, 我相信這是一個過程, 沒有什麼大不了.

中國股市在尋底, 但藝術品拍賣價錢屢創新高. 且撇開“假拍”和 “拍假”不論, 有專家指出競投這類活動, 收藏家從競投過程中得出的樂趣, 絕不少於擁有藝術品本身.

過去一年, 比拍賣更火熱、更荒謬的藝術品投資活動是“份額化交易”. 2010年底, 國內興起藝術品證券化, 天津文交所首先推出藝術品“份額化交易”, 就是將藝術品分拆為若干份, 像股票般在交易所公開買賣, “份額化交易”很快便發展成為一種低門檻、高投機的活動.

在天津文交所上市的藝術品份額交易, 上市首日價格暴漲兩倍, 不到三個月, 便被炒到17倍. 被打壓之前, 各地文交所的總發行量接近20億人民幣. 繼天津文交所之後, 北京、泰山、鄭州及昆明等城市都相繼出現類似的文交所. 投資者並不是愚蠢的, 只是大家都得覺得自己不會是最後一個下車而已, 所以不介意參與這擊鼓傳花的遊戲.

國務院上月發佈整頓產權、文化藝術品和大宗商品遠期交易的《38號文》, 令到初生的市場面臨夭折的命運.

我們對大陸社會的急劇“走資”, 有陣子很難接受. 國內人常常掛在口邊的“野蠻生長”: 就是指很多事情不一定需要最完美的土壤, 才能孕育出健康的花卉. 在這亂衝亂撞之中, 也許國家已經走上開放的不歸路.

(於2011年12月16日刊登於信報)

留言

熱門文章